[发明专利]用于控制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3835.7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4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E.卡尔瓦;K.赖;A.施密特;B.希勒;U.西贝尔;C.格斯特劳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3/00 | 分类号: | F02D4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汲长志;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内燃机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起动-停止系统来说,被称作“改变想法”的状况是指,在这些状况中在内燃机的停止过程中,驾驶员比如通过操纵加速踏板来触发起动愿望。这些“改变想法”状况对于行驶舒适性来说代表着关键的状况,因为尽管内燃机依然旋转但必须快速地实施内燃机的重新起动。
在现有技术中普遍已知一些系统,对于这些系统来说在内燃机惯性运转时尝试再次给内燃机点火。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开始在内燃机的惯性运转中切断的喷射过程并且给内燃机点火。控制设备检测出当前处于压缩冲程中的气缸。将燃料喷射到该气缸中并且点燃。
不过如果当前的发动机转速太低,那么可能是在这次点火过程中所产生的转矩不足以用于再次使内燃机加速,也就是说,内燃机会停止并且比如必须借助于起动机进行辅助起动。这要花费一些时间,从而让驾驶员感觉到有干扰。
发明内容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了内燃机的重新起动的可靠性。因此扩大了转速范围,在该转速范围内又可以成功地起动惯性运转的内燃机。
在燃烧强度慢慢减弱时切断了喷射过程,也就是说在气缸中不存在可点燃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直喷式内燃机能够在可自由选择的时刻进行喷射。因此尤其不必在与曲柄同步的情况下进行喷射。因为内燃机还在运转,所以由通过凸轮轴相耦合的进气阀和排气阀更换气缸中的充气,也就是说气缸中始终充有新鲜空气。因此在检测起动要求时可以在内燃机的任意的气缸中进行喷射并且产生可点燃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从而可以在这些气缸中点火。
按本发明,除了在起动要求的时刻处于压缩冲程中的压缩缸中点燃燃料/空气混合物,还在处于做功冲程中的做功缸中进行点火。虽然做功缸中的燃烧的效率不如压缩缸中的燃烧的效率高,因为燃烧重点相对来说较迟。但是尽管如此所述燃烧也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产生附加的转矩,这提高了内燃机的成功的重新起动的可能性。
如果以做功缸的能够预先确定的点火角在做功缸中点燃燃料/空气混合物,那就可以特别有效地控制做功缸中的燃烧情况。如果以压缩缸的能够预先确定的点火角在压缩缸中点燃燃料/空气混合物,那就可以特别有效地控制压缩缸中的燃烧情况。
如果如此选择压缩缸的能够预先确定的点火角,使得通过压缩缸中的燃烧产生的转矩变得最大,那么该方法对于重新起动来说特别可靠,因为通过最大化的转矩使成功地采集惯性运转的内燃机的转速下降的可能性最大化。如果如此选择做功缸的能够预先确定的点火角,使得通过做功缸产生的作用于曲柄的转矩最大化,那么这就造成了内燃机的成功的重新起动的特别高的可能性。
如果如此预先确定做功缸的能够预先确定的点火角,使得其大于做功缸的所检测到的曲柄角度,那么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向该做功缸中进行喷射。该方法而后特别简单,因为不必通过附加的措施来保证在要点火的气缸中有可点燃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如果压缩缸的能够预先确定的点火角大于压缩缸的所检测到的曲柄角度,那么内燃机的重新起动就特别快,因为不必等到另一个气缸进入压缩冲程中并且超过压缩缸的点火角。
如果以做功缸的能够预先确定的喷射角在做功缸中喷射燃料,那就可以特别有效地控制做功缸中的混合物形成。
如果以压缩缸的能够预先确定的喷射角朝压缩缸中喷射燃料,那就可以特别好地控制压缩缸中的燃烧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内燃机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不同的多缸内燃机的喷射角和点火角;
图3是四缸内燃机的点火顺序;
图4是六缸内燃机的点火顺序;
图5是八缸内燃机的点火顺序;
图6是按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内燃机的气缸10,该气缸10具有燃烧室20和活塞30,所述活塞30用连杆40与曲柄50相连接。所述活塞30以已知的方式进行上下运动。运动的转向点称为死点。从向上运动到向下运动的转变称为上死点,而从向下运动到向上运动的转变称为下死点。曲柄50的角度位置,即所谓的曲柄角,以常见的方式相对于上死点来定义。曲柄传感器220检测曲柄50的角度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38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