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高并发下数据读写瓶颈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3721.2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6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飞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小粤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并发 数据 读写 瓶颈 方法 | ||
1.一种避免高并发下数据写瓶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WS1、应用服务器发出写请求,并将所述应用服务器所对应的逻辑卷LBA值传递给IPSAN控制服务器;
WS2、IPSAN控制服务器按照细条带化原则为所述写请求分配系统内硬盘的IP集合;
WS3、IPSAN控制服务器选择未达到满占用带宽的硬盘IP集合;
WS4、IPSAN控制服务器使所述逻辑卷LBA与所述未达到满占用带宽硬盘IP集合内的尚未占用的物理LBA地址相映射;
WS5、应用服务器根据映射后的硬盘IP和物理LBA地址进行写操作;
WS6、应用服务器在完成写过程后,通知IPSAN控制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数据写瓶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WS3,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WS3-a、IPSAN控制服务器分别判断系统内所有硬盘构成的IP集合内的每个硬盘的当前读/写任务带宽占用是否超过硬盘传输极限;
WS3-b、将超过传输极限的硬盘的IP从所述所有硬盘的IP集合中删除,使其成为未达到满占用带宽的硬盘IP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数据写瓶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WS4之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WS4-2、IPSAN控制服务器将逻辑卷LBA与物理硬盘LBA之间的映射关系记录在映射表中;
WS4-3、IPSAN控制服务器更新读/写任务负荷表,增大参与所述写操作的每个硬盘的负荷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数据写瓶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WS6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WS6-2:IPSAN控制服务器更新读/写任务负荷表,减小参与所述写操作的每个硬盘的负荷记录。
5.一种避免高并发下数据读瓶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RS1、应用服务器发出读请求,IPSAN控制服务器查找与被读取数据的逻辑LBA相映射的被读取数据的物理LBA集合及其镜像数据的物理LBA集合;
RS2、IPSAN控制服务器选择物理LBA集合,并传递给应用服务器;
RS3、应用服务器根据步骤RS2所选择的物理LBA集合,进行读操作;
RS4、应用服务器在完成读过程后,通知IPSAN控制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免数据读瓶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RS1中,IPSAN控制服务器根据逻辑卷LBA与硬盘物理LBA映射表来查找与所述逻辑LBA相映射的所述被读取数据主体的物理LBA集合及其镜像数据的物理LBA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免数据读瓶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RS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RS2-a、IPSAN控制服务器分别判断所述被读取数据的物理LBA集合内每个物理LBA所属的硬盘是否超过传输极限;
RS2-b、IPSAN控制服务器优先选择所属硬盘未超过传输极限的物理LBA和所属硬盘超过传输极限的所述物理LBA所对应的所述镜像数据的物理LBA,并传递给应用服务器;
RS2-c、IPSAN控制服务器更新读/写任务负荷表,增大各个参与读操作硬盘的负荷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免数据读瓶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步骤RS4-2:IPSAN控制服务器更新读/写任务负荷表,减小参与所述读操作的每个硬盘的负荷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飞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飞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37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远程交互测试系统和远程交互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网带自动张紧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