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扎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1955.3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熊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巍山县兴巍民族工艺厂 |
主分类号: | D06B11/00 | 分类号: | D06B1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范严生;张媛德 |
地址: | 672400 云南省大***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扎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扎花机器,特别涉及一种可对扎染布进行扎花的机器。
背景技术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资治通鉴备注》详细的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与则入染矣,其色斑斓。”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扎染工艺分为扎花和染色两部分。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
目前在扎花工艺中,主要还是通过手工进行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手工扎结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扎染”制品批量生产时,由于手工扎法无重现性,同一批产品,质量难以统一;二是“扎染”制品生产效率低,扎花工序耗时太长;三是对图案精致程度要求较高的工艺品,用手工扎花法很难制作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不需要手工进行缝合或缠扎而且扎染产品图案规范的扎花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扎花机,包括机架、活动支架、左脚踏板、右脚踏板、电机、皮带轮、主驱动轮、大行程齿轮、小行程齿轮、轴承盒、扎花绕线盒、压线器、针杆、扎花头、拉绳,所述的电机通过皮带轮与主驱动轮相连,所述的主驱动轮带动大行程齿轮,大行程齿轮带动小行程齿轮转动,所述的轴承盒、扎花绕线盒通过丝杆与小行程齿轮相连,所述的压线器与扎花绕线盒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一端与左脚踏板相连,拉绳另一端与固定在活动支架上的拉簧和活动连杆相连,所述活动连杆上设有小孔,所述的针杆一端固定在活动连杆上的小孔中,针杆另一端可在丝杆和扎花头中上下移动,所述的针杆未端设有一个可以钩住扎染布上扎花点的挂钩,所述的扎花头下端设有一个进线孔,所述的扎花线从扎花绕线盒的出线孔中引出,通过压线器后接入扎花头上设的进线孔中,所述的轴承盒上还设有绕线回位器,绕线回位器通过左右的螺钉固定在丝杆上,所述的螺钉与固定在活动支架上的拉簧相连,所述的另一根拉绳一端与右脚踏板相连,拉绳另一端与设在大行程齿轮上的电源开关相连。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扎花机,扎花绕线盒由线盒座、线芯、线槽、线盒壳构成,所述的线芯位于线盒座内,所述的线盒座卡入线盒壳内,所述线芯中的扎花线通过线槽连到线盒壳上设的出线孔。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扎花机,压线器由夹线板、夹线簧、夹线螺母和夹线螺钉构成,所述的夹线板和夹线簧通过夹线螺母、夹线螺钉固定在线盒壳上。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扎花机,还在电机下方设有散热管,所述的散热管与风机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在针杆未端设有一个可以钩住布上扎花点的挂钩,通过针杆传动机构,用挂钩将扎染布上的扎花点拉到扎花头中,通过扎花绕线盒的转动,将扎花线通过压线器后,从扎花头的进线孔中将扎花线缠绕在扎花点上,并将扎花点扎紧。由于采用电机驱动和脚踏板控制,扎花时既省力又省时,生产效率较高,而且可以通过压线器的夹线螺母来调节扎花线松紧程度,当夹线螺母调得紧时,扎花时线就绕得紧,反之,当夹线螺母调得松时,扎花时线就绕得松,因此更能适应扎染批次产品的生产,使产品图案更精致、更规范。由于本发明扎花机的机械运动部件和电机都是间歇性运动,每次完成一朵扎花后要停止,再次启动后才开始扎第二朵花,因此机械运动部件和电机产生的热量较大,因此本发明在电机下方设了散热管,通过风机鼓风散热,有效降低了电机和机械部件的温度,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扎花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巍山县兴巍民族工艺厂,未经巍山县兴巍民族工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9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发动机及其转子单元
- 下一篇:共混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及其在电池隔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