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纤维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1788.2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姚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佳懿针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B1/10 | 分类号: | D01B1/10;D01C1/00;C12S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纤维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纤维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选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同时又具有天然杭菌、抑菌、除端、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专家指出,竹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
但迄今为止,竹纤维的生产基本上采用截段、分片、去青、去黄、蒸煮、压轧成竹丝束等工序,脱离不了先成竹片再成竹纤维束的工艺,其加工技术较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加工设备功能单一,加工材料浪费严重,无法对整根竹子或竹边角料进行加工以实现高效规模化生产。而且目前制备方法中的关键工序未充分利用竹材的结构特点,其加工时机选择不当,未在竹材最佳力学性能点实施开纤,竹纤维精细化工艺不尽合理,所生产的竹纤维质量差,纤维粗、短、硬,纤维均匀度、长度、细度、强度等指标不仅达不到纺织用纤维的要求,甚至还不能满足制备复合材料、非织造材料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生产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竹纤维质量稳定的竹纤维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竹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切断:用机械冲击和压缩机压榨,再将竹材切成指定长度的小竹片;
二、软化:将切好的竹材送入软化池的软化液中进行软化;
三、开纤、分类、筛分:将竹材送到开纤分离机实现梳解、开纤分离、气流分类,得到竹丝状纤维,再利用振动筛将竹丝状纤维的粉状物去除;
四、煮练:采用高压釜对上述小竹片进行高压蒸煮软化处理,压力为5-6个大气压,温度在155-175℃之间,处理时间为1-3小时;
五、清洗、脱水:将漂白后的竹丝状纤维沥干,然后用含0.1-0.2%的稀硫酸溶液清洗至PH值6-7,再用清水清洗后脱水;
六、脱水烘干:将洗涤后的竹纤维用机械甩干方式或真空方式、或板压方式进行脱水,送入干燥器中烘干或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烘干后竹纤维含水量为5-25%;
七、酶处理:用喷头将果胶酶均匀喷到竹丝状纤维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一种竹纤维的生产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二中软化处理是将竹材放入软化池中,加入含碱或液氨的溶液进行浸泡,溶液浓度为1-5%,液面高出竹材1-3毫米,浸泡时间为10-15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一种竹纤维的生产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软化处理中软化液可选用浓度1-10g/l的果胶酶、浓度为1-20g/l的木质素酶、浓度为1-30g/l的纤维素酶、浓度为2-8g/l半纤维素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一种竹纤维的生产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步骤四和步骤五之间还包括洗涤漂白工序:将竹纤维放入洗涤槽中经清水洗涤后,送入漂白池中在搅拌下用漂白液进行漂白,再次用清水洗涤。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一种竹纤维的生产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漂白液选用次氯酸钙溶液、或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钾溶液,漂白液的浓度为0.02-0.1%,溶液温度在2-15℃,漂白时间为5-10分钟。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一种竹纤维的生产方法进一步包括本发明所述的竹纤维是直径在0.09-0.15毫米、长度在80-250毫米的竹纤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竹子开纤分离机充分发挥竹材软化后的最佳开纤点,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机械加工参数,获得不同的纤维长细比,使加工的竹纤维比原来更细、更均匀,其生产过程可靠,资源利用率高,加工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小,产品质量稳定。本发明生产的精竹原纤维具有长细度均匀、强度高、柔韧性好,纤维吸放湿性、透气性强,杭菌除臭性能尤其突出,是一种价廉物美,性能价格比优越的新一代天然功能纤维,可广泛用于纺织、建材、汽车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一、切断:选用三年生毛竹、慈竹或绿竹等,用机械冲击和压缩机压榨,再将竹材切成指定长度的小竹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佳懿针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佳懿针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7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纺纺织品
- 下一篇:准单晶铸锭炉热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