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转换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1481.2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6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忠;简嘉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转换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动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致动器以产生声波或触觉回馈的能量转换模块。
背景技术
致动器(actuator)为一种能量转换元件,例如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进一步产生声波或触觉回馈(haptic feedback)。图1显示传统能量转换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具有一显示面板12,与该显示面板12结合的触控板14的一端固设于框体16,例如使用机构镶嵌方式或贴合方式,将致动器10固设置于该显示面板12下。
该致动器10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使机械能动作该显示面板12及该触控板14产生振动,由振动产生触觉回馈,或使振板振动空气。这些设置方式使得触觉回馈或声音能量的传递受到框体16的钳固限制,且部分震动能量被框体16所吸收,也容易由框体16回传破坏性的反射波干扰,因此使得触觉回馈、音量与声音质量受到影响。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颖的能量转换模块,用以改善上述缺点。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致动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能量转换模块,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致动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能量转换模块,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出一种能量转换模块,使得能量转换模块内的振板可以良好振动,传递触觉回馈与声能的振波而不受框体的干扰限制,得以避免能量的损失及减少能量的反射。此外,本实施例可产生更佳的振动效果,以提升声音的响度或改善声音质量,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包含:一框体;一振板;一致动器,直接或间接耦接于该振板;及一弹性阻尼器,用以弹性固持该振板在该框体。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振板为一触控板、基板或人机接口的操作面板。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致动器的材质包含压电(piezoelectric)材料、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EAP)、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磁性收缩材料(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或线性共振致动器(linear resonance actuator,LRA)。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弹性阻尼器的材质为含硅化合物。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含硅化合物为硅胶或硅橡胶。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弹性阻尼器的材质的萧氏硬度(Shore hardness)小于50。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弹性阻尼器为连续环状设置于该振板周围。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弹性阻尼器为连续条状设置于该振板周围的至少相对两侧或相邻两侧。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弹性阻尼器为区块状,包含至少二区块,设置于该振板周围的至少相对两侧或相邻两侧。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弹性阻尼器为连续条状及区块状的组合,包含至少一条状及至少一区块,设置于该振板周围的至少相对两侧或相邻两侧。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其更包含至少一支撑体,直接或间接设于该框体与该振板之间。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其更包含一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耦合于该振板的下表面,其中该支撑体的一端接触或固定于该框体,而另一端则接触或固定于该显示面板。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支撑体的材质的杨氏(Young)系数大于10帕斯卡尔(Pa)。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支撑体的材质包含塑料、压克力或金属。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支撑体的形状为整面、板状、环状、条状、点状或上述的组合。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其每一该支撑体系连续地或非连续地设于该框体与该振板之间。
前述的能量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的该致动器直接耦接于该振板的外侧或内侧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