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1153.2 | 申请日: | 200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舜平;小山润;石井将人;热海知昭;长多刚;池田隆之;黑川义元;盐野入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钱慰民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申请是PCT国际申请号PCT/JP2007/054605、国际申请日2007年3月2 日、中国国家申请号200780008123.8、名称为“半导体器件及其操作方法”的 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无线电波发送和接 收数据并且接收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另外,本发明涉及操作该器件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它使用:利用无线电波的半导体器件; 用于向半导体器件发送数据/接收来自半导体器件的数据的天线和读取器/写入 器;以及用于向半导体器件提供电能的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无线电通信(比如无线电波或电磁波)的个体识别技术已经 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特别是,作为一种通过无线电通信来传输数据的半导体 器件,利用RFID(射频身份识别)标签的个体识别技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 意。RFID标签(下文中简称为RFID)也被称为IC(集成电路)标签、IC芯 片、RF标签、无线标签、或电子标签。利用RFID的个体识别技术已经用于个 体对象的生产、管理等,并且已经预期会有个人验证的应用。
RFID被分成两类,这取决于是嵌入了电池还是从外部提供电能,其中一 种是包括电池的有源型RFID,另一种利用外部的无线电波或电磁波(载波) 的电能来驱动的无源型RFID。(关于有源型RFID,参照文献1:日本专利申 请公报2005-316724,关于无源型RFID,参照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报 2006-503376)。在这两者之间,在有源型RFID中,嵌入了用于驱动RFID的 电源,并且所包括的电池就是电源。另外,在无源型RFID中,通过利用外部 的无线电波或电磁波(载波)的电能,产生用于驱动RFID的电源,使得一种 不带电池的结构得以实现。
图3显示出有源型RFID的具体结构的框图。在图3的有源型RFID 300 中,由天线电路301接收到的通信信号被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302中的解调电 路306和放大器307中。通常,通过应用载波(比如13.56MHz或915MHz) 的ASK调制或PSK调制等处理,发送上述通信信号。此处,图3显示出一个 示例,其中13.56MHz被用作通信信号。为了处理一信号,在图3中,需要一 种作为基准信号的时钟信号,此处,13.56MHz的载波被用作时钟信号。放大 器307放大13.56MHz的载波,并且将它作为时钟信号提供给逻辑电路308。 另外,已对其应用了ASK调制或PSK调制的通信信号在解调电路306中被解 调。解调之后的信号也被发送到逻辑电路308以待分析。逻辑电路308中所分 析的信号被发送到存储器控制电路309,并且基于此,存储器控制电路309控 制存储器电路310并且取出存储器电路310中所存储的数据以将它发送到逻辑 电路305。存储器电路310中所存储的数据在逻辑电路305中被编码,接下来, 在放大器304中它被放大,并且调制电路303调制该信号。此处,图3中的电 源由电池321通过电源供给电路320来提供。电源供给电路320将电能提供给 放大器307、解调电路306、逻辑电路308、存储器控制电路309、存储器电路 310、逻辑电路305、放大器304、调制电路303等。有源型RFID以这种方式 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1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圆珠笔
- 下一篇:光伏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