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皮肤病的外用洗液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0854.4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8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肖凡;肖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凡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17/00;A61K33/00;A61K33/0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皮肤病 外用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皮肤病的外用洗液。
背景技术:皮肤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常见的有皮肤瘙痒、湿疹和皮炎类皮肤病、疥疮、牛皮癣、体癣、带状疱疹、丹毒、蚊虫叮咬后的红肿、螨虫、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等各类皮肤病,由于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许多苦恼。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治皮肤疾病的药物有西药和西药,如复方苯甲酸酊、皮炎平、丙酸氯倍他索、巴克灵青鹏膏剂及其各种中药配方的报道,还有药皂等等,西药消炎、抗过敏、杀菌力较强,但有较大的副作用,而且难免采用激素类药物,造成身体肥胖。近年来中药洗液及药用香皂防治皮肤病的报道有许多,虽然副作用相对小一点,但疗效各有千秋,中药口服液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人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产品。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防治皮肤炎症的药物所存在的患者使用后副作用较大、适应病症较广窄、疗效不够理想的技术缺陷,为人们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防治效果较好,适应病症较广、副作用较小的防治皮肤病的外用洗液。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防治皮肤病的的外用洗液,它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大青叶4~6份、木槿皮4~6份、印楝4~6份、生半夏3~5份、荆芥3~4份、苍耳3~4份、鲜核桃皮2~3份、白芨2~3份、生栀子2~3份、枸杞3~5份、柴胡2~3份、枯矾0.5~1份、蜈蚣粉0.5~1份、桉叶油0.2~0.3份、次氯酸锂0.1~0.2份、月见草油0.2~0.3份、松花粉0.3~0.6份、芦荟汁0.5~1份。
本例的防治皮肤病的外用洗液,是将上述原料中的大青叶、苍耳、木槿皮、印楝、荆芥、生半夏、鲜核桃皮、白芨、生栀子、枸杞、柴胡按比例粉碎成粗粉或直接加水煎煮,水盖过原料药2~5公分,水开后文火煮35~45分钟,过滤去渣取汁,得药液,然后用温水兑稀后浸泡或擦洗身体,或采用传统工艺用乙醇提取真空浓缩成膏或真空直接消毒瓶装成产品,另在使用前按比例将枯矾、次氯酸锂、蜈蚣粉、桉叶油、月见草油、松花粉、芦荟汁调入洗液中或直接调入上述药液中,所述蜈蚣粉是将新鲜蜈蚣在瓦片上烤干后研磨成粉。
本发明的防治皮肤病的外用洗液,较好是将上述原料中的大青叶5份、木槿皮5.5份、印楝4份、生半夏4份、荆芥3份、苍耳3.5份、鲜核桃皮3份、白芨2.5份、生栀子3份、枸杞5份、柴胡2.5份按比例粉碎成粗粉或直接加水煎煮,水盖过原料药2~5公分即可,煮开后文火煮30~4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得药液,然后用温水兑稀后浸泡或擦洗身体,或采用传统工艺用乙醇提取真空浓缩成膏或真空直接消毒瓶装成产品,另在使用前按比例将枯矾0.6份、蜈蚣粉0.8份、桉叶油0.25份、次氯酸锂0.13份、月见草油0.2份、松花粉0.45份、芦荟汁1份调入洗液中或直接调入上述药液中,所述蜈蚣粉是将新鲜蜈蚣在长有青苔的瓦片上烤干后研磨成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凡,未经肖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08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