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筋凳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8718.1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6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萧洪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洪驰 |
主分类号: | A63B23/04 | 分类号: | A63B23/04;A61H3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筋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拉筋运动的辅助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助装卸的拉筋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体是由骨骼及肌肉交错纵横连接而成,以带动人体产生如:抬腿、摆腿、扭腰等各种动作,人体大大小小的肌肉是遍布全身,掌管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因此在举手投足之间,甚至呆着不动,都必须依赖肌肉连接骨骼作动而完成;架设肌肉因为若不当使用而产生劳损,且肌肉劳损没有经过适当的缓解,日积月累后就造成肌肉紧绷,使得各个骨骼的关节部位及活动范围缩小,甚至造成骨骼在动作时产生酸痛,这是因为肌肉劳损时,肌肉大多保持紧绷的状态。因此,可借由一些伸展或者拉筋运动以舒解肌肉的劳损,拉筋能促进睡眠,防癌、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提升免疫力。经常拉筋可延年益寿,对于各种慢性病、腰腿痛的症状恢复有奇效,但坊间并无针对拉筋运动特别设计的运动器材或者是医疗器具,对于一般使用者或是不良行为的病患而言,实在相当不方便。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拉筋凳,可利用卧位或坐姿的方式进行拉筋,让采用拉筋方法自助健康锻炼的人,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达到拉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拉筋凳,其可在仰卧拉筋时有助于刺激背部穴位,提高拉筋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筋凳,包括凳面、位于所述凳面下方的凳架、位于凳面上方的立杆,所述凳面呈长方形并包括两个长边框、两个短边框、位于所述长边框底面的纵长型定位梁、位于所述长边框之间且平行设置的若干格栅、以及位于所述定位梁之间并与所述格栅配合的滑动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杆上设有向内横向凸伸出的突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杆垂直于所述凳面,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直臂及固定于所述竖直臂之间的若干横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臂的底端设有用以与所述突杆配合的定位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格栅平行于所述短边框并沿着长边框长度方向排布设置,所述格栅的两端与所述定位梁相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梁的纵向两端设有用以与凳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销。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拉筋凳便于使用,且使用起来更加舒适,同时,其通过设置格栅能在卧位拉筋时有助于刺激背部穴位,增强拉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拉筋凳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拉筋凳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拉筋凳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组装后的立体图,所述拉筋凳100包括长方形的凳面1、分别位于凳面1两端下方的凳架3、位于凳架3上的支撑部2、连接两个凳架3的横梁4、位于凳面1上方的并靠近支撑部2一端的立杆5及若干起固定作用的螺钉6。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长方形凳面1包括相互围起的两个长边框14和两个短边框15、位于所述长边框14底面的两个纵长型定位梁16、位于所述定位梁16之间且平行设置的若干格栅17、位于所述定位梁16之间并与所述格栅17配合的滑动杆12。所述长边框14和所述短边框15垂直设置,以围成所述长方形凳面1,所述长边框14上靠近短边框15处设有插孔11,插孔11位于凳面1的中间和两边,当立杆5插入插孔11内后,这样人即可借助此自装卸式拉筋凳做拉筋运动,可以换着让左右腿轮流上举拉筋,换腿时使用者可不用起身。所述格栅17平行于所述短边框15设置,并以一定的间距沿着长边框14长度方向排布,所述格栅17的两端与所述长边框14相固定。所述定位梁16的纵向两端设有固定销10,分别用以与凳架3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12靠近所述短边框15并安装于所述格栅17上,可沿着格栅17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所述滑动杆12上设有向内横向凸伸出的突杆121。
所述凳架3分别位于所述凳面1的下方并设于凳面1的纵向两端,以支撑所述凳面1,所述支撑部2用于直接支撑凳面1的底面。所述凳架3包括两支撑腿19及连接两个支撑腿19之间的连接梁18,所述支撑腿19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定位梁16上的固定销10配合的固定孔9,所述连接梁18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横梁4上的螺钉7相互固定连接的螺孔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洪驰,未经萧洪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8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状材料包装的落差型排队装置
- 下一篇:灭火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