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及其所用的导电端子及端子料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7872.7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2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唐坤;彭付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所用 导电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所用的导电端子及端子料带,尤指可以节约成本之电连接器及其所用的导电端子及端子料带。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TWM38384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腔,导电端子包括与收容腔的侧壁相卡持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延伸的接触部及自主体部向下延伸的端子尾部,端子尾部包括自主体部折弯的折弯部、自折弯部向下弯折延伸的接球部及位于接球部末端向上勾扣的勾部。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两侧向下延伸出腿部,腿部与端子料带的支撑部连接;总体来说,腿部与导电端子的主体部共面,即,成型该端子的料带的支撑部与导电端子的腿部共面。如此,在端子下端接触锡球的部分电刷镀金的过程中,因端子下端接触锡球的部分与料带之间间隙较小,容易使靠近端子下端与主体部共面的料带或端子其他不需镀金的部分被电刷镀上金,从而造成浪费。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刷镀金时减少电镀材料的浪费、节约成本的电连接器及其所用的导电端子及端子料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收容腔的侧壁相卡持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延伸的接触部及自主体部向下延伸的端子尾部和腿部,腿部末端设有料带连接部,端子尾部与料带连接部自主体部朝相反方向弯折且分别位于主体部的前后两侧。
所述端子尾部、料带连接部与主体部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且端子尾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腿部。
所述端子尾部包括连接主体部且向主体部的一侧折弯的折弯部、自折弯部弯折延伸的接球部及位于接球部末端的呈钩扣状的勾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两个自主体部左右两侧弯折的接触臂,且接触部与端子尾部均位于主体部的前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采用如下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其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延伸的接触部及自主体部向下延伸的端子尾部和腿部,腿部末端设有料带连接部,端子尾部与料带连接部自主体部朝相反方向弯折且分别位于主体部的前后两侧。
所述端子尾部、料带连接部与主体部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且端子尾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腿部。
所述端子尾部包括连接主体部且向主体部的一侧折弯的折弯部、自折弯部弯折延伸的接球部及位于接球部末端的呈钩扣状的勾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两个自主体部左右两侧弯折的接触臂,且接触部与端子尾部均位于主体部的前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也采用如下再一技术方案:一种端子料带,其包括位于端子料带一侧边缘的支撑部及连接于支撑部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延伸的接触部及自主体部向下延伸的端子尾部和腿部,腿部末端设有与支撑部连接的料带连接部,端子尾部与料带连接部自主体部朝相反方向弯折,支撑部与料带连接部位于主体部后侧,端子尾部位于主体部前侧。
所述端子尾部、料带连接部与主体部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且端子尾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腿部。
所述端子尾部包括连接主体部且向主体部的一侧折弯的折弯部、自折弯部弯折延伸的接球部及位于接球部末端的呈钩扣状的勾部。
所述接触部包括两个自主体部左右两侧弯折的接触臂,且接触部与端子尾部均位于主体部的前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与腿部及端子料带的支撑部不共面,形成一错开的间隙,从而可保证电刷镀时只电镀端子尾部接触锡球的部位,可避免电刷镀时镀上端子料带靠近端子尾部的部分,避免电镀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成型导电端子的端子料带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成型导电端子的端子料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78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面板
- 下一篇:一种双插头车用USB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