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7532.4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耿康力;耿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康力;耿昭 |
主分类号: | B62M1/12 | 分类号: | B62M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2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坐力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上肢和下肢协调配合行走的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在较长时间里一直受技术标准化和使用专业化的束缚及影响。车架主体前上部的车把,上中部的车座和用于驱动车轮前行的中下部两套曲柄、脚蹬、链轮、链条和飞轮等部件,从而构成现有技术基本特征的自行车,由于受该车架基本结构的限制,人两手臂和臀部的位置重心都相对固定,驱车前行靠人的腿脚作旋转运动来进行,必然形成以下缺陷:一、车运动只能靠人的单腿来完成,因为力量有限,将车从静止骑到最高车速的空间就小,如要提高车速,必然要提高人的运动速度或频率,这一点对很多的人都很不适应。显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的体能是无法真正全部发挥出来的;二、只能进行下肢的健身或锻炼, 使用功能比较单一;三、车座在行驶中会给人的臀部造成很不舒服;四、车身高造成人体的重心提高,腿脚难以接触地面,可能会造成不安全。同时,车前行的风阻也大。
在已公开的专利文件中所记载的不少发明创造也都采用了许多办法,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10145515.6和专利号为200920065740.8等,还有一些其它发明也都是采用往复式的方法,但他们都没有解决让人的上肢参与并提供自行车前行动力的问题,人的体能无法全部施展出来。特别是中国知识产权局已公布本申请人于2009年12月31日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27774.7),其方案中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其一是在动力驱动机构方面,人操纵的车把和车把操纵套管安装在滑车上,使它的整体长度过短,即力臂到支点的距离过近,所能产生的杠杆力度不足,使人的体能无法有效施展出来;其二是在转向机构方面,控制方向上的设计方案所采用的伞齿轮万向节、引导芯和操纵方管等复杂的配件,其使用效果不佳,还必然带来制造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所以,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是致命的或足够严重的。因此,只有真正合理的解决了转动方向和动力驱动关键性的问题,才能真正在传统自行车的使用方式上有所突破,一改自行车老一套的骑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上肢和下肢配合并用、并且转向机构和动力驱动机构更加简易合理的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包括滑轨横梁1、斜梁2、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行走传动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滑轨横梁1和斜梁2前端分别与前叉管3连接,前叉管3内插设有前叉38,滑轨横梁1的后侧下部通过支撑架4与斜梁2后端连接,前叉38和支撑架4下部分别设有前车轮5和后车轮6,滑轨横梁1上滑动设有滑座7,所述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中下部转动连接在斜梁2上,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下部通过行走传动机构与后车轮6传动连接,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中上部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与前车轮5传动连接。
所述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车把握管8、与车把握管8垂直连接的车把套管9、车把套管9内通过轴承10转动连接的驱动杆11、驱动杆11中下部垂直设置的与车把握管8平行的转轴12、转轴12两侧外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在斜梁2上的内吊耳轴承座13,车把套管9外侧设有位于内吊耳轴承座13两侧的外空心吊耳14,外空心吊耳14两端与转向传动机构连接,驱动杆11下端设有与行走传动机构连接的滑套15。
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与外空心吊耳14两端分别连接的外带套管的两根拉线16、设在前叉38上的棘轮17、棘轮17上传动连接的一根转向链条37以及设在斜梁2下面的拉线固定架18,两根拉线16均穿过拉线固定架18并分别与转向链条37的两端紧绷固定连接。
所述行走传动机构包括轮轴19,轮轴19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有飞轮大链轮盘20、具有轮槽的滑轮盘21、与支撑架4前侧下部固定连接的枢纽管22、飞轮23和复位涡卷簧24,复位涡卷簧24外设有复位涡卷簧盒25,其中飞轮大链轮盘20、滑轮盘21、飞轮23均与轮轴19紧固连接,枢纽管22与轮轴19转动连接,复位涡卷簧24与飞轮23固定连接,滑轮盘21的轮槽内缠绕有与滑套15连接的牵引绳26,飞轮大链轮盘20通过传动链条36与后车轮6传动连接。
所述滑套15与驱动杆11下部滑动连接,驱动杆11上在内吊耳轴承座13下方设有固定块27,固定块27与滑套15之间的驱动杆11上套设有压缩弹簧28,车把握管8上设有双向调速手柄30,滑套15通过一根紧绷的调速线29与双向调速手柄30连接。
所述斜梁2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脚蹬架31和位于脚蹬架31后上方的柔性脚绊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康力;耿昭,未经耿康力;耿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7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管材连接的两通接头
- 下一篇:单元幕墙空气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