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鼻用药物制剂和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87403.5 | 申请日: | 2004-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I·查伍德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医药有限合伙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10 | 分类号: | A61K9/10;A61K31/56;A61P11/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敏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药 制剂 使用方法 | ||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鼻用药物制剂和使用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No.200480016646.3的分案申请,其申请日为2004年3月29日,优先权日为2003年4月16日。
I.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具有特定粒径分布特性(distribution profile)的药物物质的鼻用药物制剂。这种分布特性在鼻内给药时为药物物质提供增加了的生物利用度、增加了的功效或延长了的治疗效果。在可供选择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制剂包含具有特定粒径分布特性的氟替卡松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该制剂可以是适合于对需要的患者鼻内给药的水悬液。
II.发明背景
已知药物物质的粒径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功效。人们已经研究了制备微细粉碎的药物的方法,已经为控制药物组合物中药物粒子的大小和大小范围付出了努力。不过,在先技术没有公开具有特定粒径分布特性的药物物质,该特性在鼻内给药时为药物提供增加了的生物利用度、增加了的功效或延长了的治疗效果。
已知吸入皮质甾类是用于治疗以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障碍或疾病最有效的抗炎药物治疗之一。有一种这样的皮质甾类丙酸氟替卡松(FP),特别可用于治疗或预防季节性或常年性鼻炎,也适用于缓解与季节性或常年性变应性与非变应性(血管舒缩性)鼻炎有关的一种或多种症状。鼻炎是当空中刺激物引发组胺释放时发生在眼、鼻和咽喉中的反应。组胺导致脆弱的鼻通道、鼻窦和眼睑衬层中的炎症和流体产生。氟替卡松等皮质甾类的使用能够导致鼻炎相关症状的部分或完全缓解,例如喷嚏、充血、流涕、鼻、咽喉、眼与耳朵瘙痒。氟替卡松的使用还能够延缓已经历过鼻息肉切除术的个体鼻息肉的复发。在已复发的鼻息肉中,氟替卡松能够抑制息肉的生长和大小的增加。
象大多数皮质甾类和其他药物物质一样,FP仅微溶于水。当这类药物物质被鼻内给药时,它们通常悬浮在水溶液中。不过,当这些物质经由常规鼻喷雾器被鼻内给药时,低于最佳量的药物物质被鼻粘膜(靶组织)吸收,其余被吞咽或者被鼻腔排出。在有些情形中,不够小的粒子在转移到目标区域之前从胃肠道中消除。不能给以最佳量的药物物质导致该药物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和功效减低。
III.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包含具有特定粒径分布特性的药物物质的鼻用药物制剂,该特性在鼻内给药时为药物物质提供增加了的生物利用度、增加了的功效或延长了的治疗效果。具体而言,在一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制剂包含具有下列粒径分布特性的药物物质(例如活性成分):约10%的药物物质粒子具有约0.90微米的粒径;约25%的药物物质粒子具有小于1.6微米的粒径;约50%的药物物质粒子具有小于3.2微米的粒径;约75%的药物物质粒子具有小于6.10微米的粒径;约90%的药物物质粒子具有小于10.0微米的粒径。在一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式中,该药物物质是一种皮质甾类,优选氟替卡松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衍生物。
IV.附图
图1显示14日研究周期内ITT人群AM与PM反射性TNSS基线随时间的变化。
图2显示14日研究周期内PP人群AM与PM反射性TNSS基线随时间的变化。
图3显示14日研究周期内PP人群AM反射性TNSS基线随时间的变化。
图4显示14日研究周期内PP人群PM反射性TNSS基线随时间的变化。
V.发明的详细说明
本文所提供的制剂用于治疗、预防和/或改善医学病症、障碍或疾病的一种或多种症状。本文所用的治疗表示改善或者另外有利地改变该病症、障碍或疾病的一种或多种症状的任意方式。治疗也涵盖本文制剂的任意药学或医学应用。本文所用的特定制剂给药对特定障碍症状的改善表示能够归因于或者与该制剂给药有关的任意减小,无论永久或暂时的,持续或临时的。本文所用的“治疗有效量”表示足以治疗、预防和/或改善医学病症、障碍或疾病的一种或多种症状的药物物质量。这还可以包括安全与可耐受量的药物物质,基于工业和/或管理标准而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医药有限合伙公司,未经德医药有限合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74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