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砌筑工程构造柱分段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5923.2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南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许瑞祥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砌筑 工程 构造 分段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具体说是一种砌筑工程构造柱分段施工方法,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砌筑构造柱施工中。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墙体砌筑成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墙体构造柱施工采用一次支模到顶,一次完成砼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常常要在墙体上留设许多穿墙洞,甚至后期砸洞,不仅模板安装、拆除麻烦,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影响已成型墙体质量,后期很可能因为洞未堵实出现空鼓和渗水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砌筑工程构造柱分段施工方法,自下而上分段支模施工,不仅保护了已成型墙体,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模板安装、拆除难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砌筑工程构造柱分段施工方法,它是这样来实现的:先根据砌筑工程构造柱的材料及尺寸确定模板水平背楞和竖向背楞、对拉螺杆、砼溜槽的技术参数,然后进行背楞、对拉螺杆、砼溜槽的加工制作,待墙体砌筑完成后,再进行构造柱模板自下而上的分段安装和砼浇筑。砌筑工程构造柱分段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制作模板背楞、对拉螺杆、砼溜槽
根据砌筑工程构造柱的材料及尺寸确定模板水平背楞及竖向背楞、对拉螺杆、砼溜槽的技术参数,然后进行背楞、对拉螺杆、砼溜槽的加工制作。
2、构造柱下段模板安装、砼浇筑
墙体砌筑完成后,在构造柱下段(≤2米)先安装模板,再安装2根下段模板中间竖向背楞和2根下段模板两侧竖向背楞,然后安装1根下段模板下部水平背楞和1根下段模板上部水平背楞。下段模板下部水平背楞两端各用1根对拉螺杆穿过预留洞与墙体另一侧水平背楞拉紧,穿墙洞提前留设在第二皮找平砖竖向灰缝部位。下段模板上部水平背楞中间用一根对拉螺杆与墙体另一侧水平背楞拉紧。模板安装完毕并验收通过后即可浇筑砼。
3、构造柱上段模板安装、砼浇筑
构造柱下段砼浇筑完成后,即可安装构造柱上段模板。构造柱上段先安装模板,上段模板的面板与下段模板的面板对接。再安装2根上段模板两侧竖向背楞,与下段模板两侧竖向背楞通过插销连接。然后安装2根上段模板中间竖向背楞,此背楞的下端带有坡口,坡口端插入下段模板上部水平背楞与下段模板的面板的间隙内,卡紧。最后安装1根上段模板上部水平背楞,并用2根对拉螺杆与墙体另一侧水平背楞拉紧。模板安装完毕并验收通过后即可浇筑砼。当墙顶上部有梁、板等砼结构影响砼浇筑施工时,墙顶与结构间预留50mm高的间隙,在上段模板的面板顶部开洞以安装砼溜槽,将上段模板上部水平背楞加工成两段,砼溜槽卡在中间,用2根对拉螺杆分别与墙体另一侧水平背楞拉紧。对拉螺杆设在墙顶与框架梁之间的间隙里。
4、拆除模板
砼浇筑完毕,强度达到要求后,即可对模板进行拆除,拆除模板时的顺序为:后安装的先拆除,先安装的后拆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适用于钢筋砼框架结构及砖混结构的砌筑工程构造柱的施工,不仅保护了已成型墙体,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模板安装、拆除难度。
附图说明
图1 构造柱分段支模示意图。
图2 砼溜槽结构图。
图中 1、下段模板下部水平背楞 2、对拉螺杆 3、找平砖 4、下段模板中间竖向背楞 5、下段模板两侧竖向背楞 6、墙体 7、下段模板的面板 8、插销 9、下段模板上部水平背楞 10、上段模板的面板 11、上段模板两侧竖向背楞 12、上段模板中间竖向背楞 13、上段模板上部水平背楞 14、砼溜槽 15、砼结构 1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砌筑工程构造柱分段施工方法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步,制作模板背楞、对拉螺杆、砼溜槽。
根据砌筑工程构造柱的材料及尺寸确定模板水平背楞(1、9、13)及竖向背楞(4、5、11、12)、对拉螺杆(2)、砼溜槽(14)的技术参数,然后进行背楞、对拉螺杆、砼溜槽的加工制作。
第二步,构造柱下段模板安装、砼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5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铃铛型磁性介孔硅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三维动作捕捉的扬声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