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5495.3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8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朋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29/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05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数字影像产品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背光模组结构中光源均固定于模组背板内,由于模组内部零件排列紧密,空间狭小,由此光源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至少造成如下几个问题:1、光源在高温环境下,发光效率降低,寿命变短;2、模组内的光学元件在高温下易变形,致使整个背光模组出现局部暗影,亮度不均现象。因此,传统的背光模组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光源模组和置于背板内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所述光源模组置于所述背板外,还包括将所述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导入至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导光管。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光源模组位于所述背板的外部,借助导光管,将光线传送至背光模组内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背光模组散热性能不好所带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背光模组沿线II-II的组装后的剖视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的背光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3的背光模组沿线V-V的组装后的剖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包括一背板10、安装于所述背板10内的反射板50及置于所述反射板50上方的导光板60。所述背板10包括呈长方形的底板11及由所述底板11的周缘垂直于所述底板11向上延伸的四侧板12。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位于所述背板10一短边侧的导光管20、位于所述导光管20的远离背板10一侧的光源模组30及罩于所述背板10的该短边侧的固定架40。所述导光板60包括一入光面61。所述光源模组30置于所述背板10之外。所述导光管20将所述光源模组30发出的绝大多数光线导入至所述导光板60的入光面61。所述光源模组30置于所述背板10外,所述光源模组30产生的热量不会在背板10内积聚,达到及时散热的目的。
所述背板10的底板11与侧板12共同形成一容置槽13,用以容置所述反射板50及导光板60。位于所述底板11的一短边缘的其中一侧板12开设有开孔14。所述导光管20伸入所述开孔14内。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侧板12开设有二开孔14,二开孔14之间由一连接板15隔开。
所述导光管20包括一管芯21及包覆层22。所述管芯21包括靠近所述光源模组30的一光输入面23和靠近所述导光板60的入光面61的一光输出面24。所述包覆层22包裹所述管芯21除光输入面23和光输出面24之外的其余部分,以使进入所述管芯21内的光线均由所述光输出面24导出。所述管芯21由折射率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亚克力(PMM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等等。由于管芯材料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光能损失越小,传播距离越远。所述包覆层22由略小于所述管芯21材料折射率的材料制成。所述包覆层22与所述管芯21的折射率有细微差别,目的在于使进入管芯21的光几乎全部限制在管芯21内传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覆层22为形成于所述管芯21除光输入面23和光输出面24之外的其余表面的镀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包覆层22为套于所述管芯上的外壳。
所述管芯21为截面呈矩形的长条状结构。所述光输入面23与所述光输出面24位于所述管芯21的相对两侧。所述管芯21的光输出面设置有微观上凹凸不平的结构,目的是为了使光线最大角度的进入导光板60内,这样更利于背光模组100的光学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观上凹凸不平的结构为锯齿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管20分为两段,也就是说,导光管20的管芯21分成两段和导光管20的包覆层22也分成两段。两段导光管20分别容置于所述背板10的二开孔14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管20可分成多段,所述背板10的对应侧板12上开设同等数量的开孔14,每一段导光管20分别容置于所述开孔14内,相邻开孔14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5,以增强背板10的强度。所述导光管20采用多段形成,不仅降低导光管20成型难度,也提高了导光管20的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54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