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环形元件或板形元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5207.4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赫尔穆特·哈尔特;托马斯·普法伊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D28/2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车文;樊卫民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环形 元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环形元件或板形元件的方法,所述环形元件或板形元件特别是用于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所述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特别是用于承受高压力的装置,所述装置优选为安全气囊或安全带张紧器的点火器;以及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在出自现有技术的不同实施方案中是预先公知的。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指的是固定材料在金属中真空密封的熔铸件,固定材料特别是由玻璃、玻璃陶瓷或者塑料制成。在此,金属作为电导体起作用。在此,具有代表性地对US-A-5,345,872、US-A-3,274,937加以参引。这种类型的穿引件在电子学中以及在电子技术中广泛推广。用于熔化的材料-特别是玻璃在此情况下用作绝缘体。典型的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将金属的内置导体熔化置入到预成型的烧结玻璃部分中,其中,烧结玻璃部分或玻璃管熔化置入到具有由环形元件或板形元件构成的所谓基体的外置金属部分中。例如点火装置适用为这样的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的优选应用。这样的点火装置首要地还在机动车中被用作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张紧器。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是点火装置的组成部件。整个点火装置除了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还包含点火桥形件、点火剂以及密封地围绕点火机构的金属盖件。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于两个的金属销可以引导穿过所述穿引件。在带有金属销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接地(Masse),在优选的分两极的实施方案中,壳体置于销上。
由US 2006/0222881A1、US 2004/0216631、EP-A-1 455 160、US2007/0187934 A1以及US-A-1 813 906中公知的是,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特别用于安全气囊或者安全带张紧器的点火器,该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的特征在于:用于金属销的贯通开口被从基体上冲裁出来。在制造基体时,根据US 2007/0187934 A1,从厚度在1mm至5mm之间、优选在1.5mm至3.5mm之间、特别是在1.8mm至3.0mm之间、相当优选在2.0mm至2.6mm之间的范围内的带状材料上,开口借助冲裁工艺来穿透基体D的整个厚度。
固定材料中的金属销穿过基体的处于上述范围内的整个厚度D,被装入冲裁到基体中的进入开口内。
此外,根据US 2007/0187934 A1在具有多于一个的销的穿引件中贯通开口偏心地布置。
根据US 2007/0187934 A1从板材上冲裁出来具有大量缺点。一个缺点在于:从完整材料上进行冲裁时,例如从基体的板材上进行冲裁时,产生很大份额的材料废料。
特别是在具有两个金属销和偏心布置的贯通开口的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中,产生以下问题:偏心的贯通开口导致玻璃铸入部薄弱化。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避免前述的依照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特别是给出一种用于制造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所用的、呈环形元件或板形元件形式的基体的方法,所述基体能够以比现有技术中更少的材料废料地、特别是也能以冷改型方法来制造。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通过如下的用于制造板形元件的方法得以解决,所述板形元件构成特别是用于金属-固定材料-穿引件的基体,在所述方法中,提供特别是由金属线状材料制成的坯件,并且坯件经受如下的加工,即,将贯通开口通过冲裁加工到由坯件经改型而成的环形元件或板形元件中。
特别优选的是,对坯件的加工包括:加工出露置区和改型-特别是冷改型。所述方法的加工步骤能够依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
一种可能的次序包括如下的方法步骤,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提供特别是由线形材料制成的坯件。
-坯件特别是通过镦锻而被冷改型,其中,相对的几何尺寸被改变,获得了具有基本上呈圆形外轮廓的板形元件。
-将露置区加工到板形元件中。
-在将露置区加工到板形元件中后,该露置区使得板形元件在有待制造的贯通开口的区域内具有与板形元件的厚度(特别是基体的厚度)相比更小的厚度,通过在贯通开口的区域内减小的厚度借助冲裁工艺来产生贯通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肖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5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