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救护车用缓冲防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4963.5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6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东;陈渝;任家顺;徐剑铖;高加蓉;张蓉;周建云;张云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B62D24/02 | 分类号: | B62D24/02;A61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救护车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一种缓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救护车车体缓冲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救护车上的缓冲防振装置对减少振动和惯性运动对病人的影响,以及紧急状况下实施车内救命性手术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够为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但是将病人运送到医院的过程当中,现有救护车缓冲防振不足,存在颠簸和惯性运动影响,这样的颠簸使得本来就处于痛苦中的病人更加的痛苦,甚至还会导致病人二次损伤,加重病人的病情,医护人员更无法在救护车行驶中为病人进行救命性手术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救护车中的缓冲防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救护车用缓冲防振装置,所述医用救护车内设有与救护车底盘一体的底板,提供医护人员操作空间的平板,所述医用救护车用缓冲防振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底支承板、固定在平板上的平支承板,以及安装在两支承板之间转角处的弹性部件;
所述底板除包括底面底板外,还包括侧向与顶面的底板,形成六面体底板厢,所述平板也一并构成设于六面体底板厢内,包含有安置救护担架或救护病床的六面体平板厢,所述缓冲防振装置设于所述的两板厢之间所形成的六个夹层空间内;
相对的夹层空间内的任意弹性部件处于同一假想平面,且该假想平面过所述底板厢的重心点。
在本发明的上述的防振支撑构造中,包括多个弹性部件所形成的假想平面通过平板厢的重心点。因此,与假想平面(在应用上也就是一种防振支撑面)远离重心点的防振支撑构造相比,可使两板厢的重心点在振动输入时的振荡保持为小。
进一步,所述弹性部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底支承板之间、旋弹簧与平支承板之间均设有弹簧缓冲器,所述弹簧缓冲器为环形缓冲器,上下两面设有加工槽,所述缓冲器两端呈断开状,缓冲器的环壁中部开设若干椭圆形贯通孔,每个贯通孔内嵌入固定一减震球。
上下两面形成加工槽使螺旋弹簧紧密插入以提升弹力;于弹簧缓冲器的侧面中间部位设置若干椭圆形的贯通孔,能充分缓冲螺旋弹簧的压力,防止车辆急转弯时的倾斜;在贯通孔内设置减震球可充分缓解弹簧压力、延长弹簧使用寿命并可解决因上下压力使缓冲器容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医用救护车用缓冲防振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与图1相对应的弹簧缓冲器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医用救护车用缓冲防振装置,所述医用救护车内设有与救护车底盘一体的底板,提供医护人员操作空间的平板,所述医用救护车用缓冲防振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底支承板11、固定在平板上的平支承板12,以及安装在两支承板之间转角处的弹性部件13;
所述底板除包括底面底板外,还包括侧向与顶面的底板,形成六面体底板厢,所述平板也一并构成设于六面体底板厢内,包含有安置救护担架或病床或手术台的六面体平板厢,所述缓冲防振装置设于所述的两板厢之间所形成的六个夹层空间内;
相对的夹层空间内的任意弹性部件13处于同一假想平面,且该假想平面过所述底板厢的重心点。
所述弹性部件13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底支承板11之间、旋弹簧与平支承板12之间均设有弹簧缓冲器1,所述弹簧缓冲器1为环形缓冲器,上下两面设有加工槽2,所述缓冲器两端呈断开状,缓冲器的环壁中部开设若干椭圆形贯通孔3,每个贯通孔3内嵌入固定一减震球4。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4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