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苎麻短流程印染前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4928.3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龙;王宗乾;张广知;孙瑞霞;余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6/00 | 分类号: | D06M16/00;D06M11/28;C12S11/00;D06C9/0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方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苎麻 流程 印染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染工艺,特别属于苎麻的前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苎麻织物的刺痒感难以满足贴身穿着的要求,必须通过技术改进以消除苎麻织物的刺痒感,改善苎麻针织物的手感,提高其触感舒适性,现有的苎麻印染前处理工艺为:烧毛工序、退浆工序、水洗工序、精炼工序、水洗工序、氯漂工序、氧漂工序、水洗工序、机械柔软整理工序、形态定型处理工序、蒸汽熨定型工序,上述工序流程长,化学药剂使用量大,容易对苎麻的表面造成脆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苎麻短流程印染前处理工艺。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苎麻短流程印染前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序:烧毛工序、复合酶堆置工序、氯碱氧工序、除蜡排皱工序、AIRO空气柔软及形态定型处理工序、蒸汽熨定型工序。
所述的烧毛工序:
火口:2正2反,车速:80m/分,蒸汽灭火,火口温度:900~1100℃。
经实验发现,如火口温度过低,毛羽去除不尽,如过高可能造成过烧后强力下降,因此确定在900~1100℃之间。由于纯苎麻纤维毛羽较多,为使成品面料表面光洁,色泽均匀,必须经过烧毛处理。而且要应用2/2加强烧毛,采用钢性刷毛辊,将毛羽刷起,以保证烧毛质量。
所述的复合酶堆置工序:包括进布工序、轧酶工序、打卷堆置工序:
所述的轧酶工艺条件:复合酶:10-12g/L;PH:5-6;温度:48-55℃轧液率:100%。
所述的打卷堆置工序中:堆置时间:20-22小时,堆置温度:25℃;
所述的复合酶为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其质量比例为1∶0.15∶2.5∶1.2。(以上各种酶均为芜湖讯腾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
为了增加复合酶的处理效果,还可在复合酶中添加FeCl2,氯化亚铁与复合酶的重量比为0.05∶1;FeCl2可起到辅酶作用,提升复合酶的活力;可有效去除果胶、蜡质、布面浆料等杂质成分。
所述的氯碱氧工序,包括以下工序:染色打底机退卷轧次氯酸钠漂液工序、堆置20min、轧液碱氧液工序、汽蒸1.5分钟、水洗工序、烘干工序、落布工序。
所述的染色打底机退卷轧次氯酸钠漂液工序中,次氯酸钠工作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8-9g/L;
所述的轧液碱氧液工序中,NaOH浓度为15g/L,30%双氧水为8g/L,双氧水稳定剂:8g/L。
所述的双氧水稳定剂为硅酸钠
所述的AIRO空气柔软及形态定型处理工序,用于控制缩水与门幅。
本发明中通过自配复合生物酶堆置处理,去除了织物表面茸毛,达到生物抛光的目的,去除了织物原有的刺痒感,改善了织物的手感、柔软性和悬垂性,对织物的吸水、吸湿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采用复合酶处理不仅工艺温和,对纱线、织物损伤小,有效降低能耗和,水耗、节约成本,而且酶是天然蛋白质产品,不会污染环境和纺织品,是理想的处理方式,符合我国目前绿色环保的趋势。
面料通过低碱短流程环保工艺加工,减少了高浓度碱对纤维的脆损,提高了织物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面料通过AIRO空气柔软及形态定型处理,使面料具有细节定型的形态记忆功能,能保持面料微小折皱的形态,使面料具备自然蓬松的手感,具备穿着的舒爽感觉,且经过多次水洗之后,该形态记忆不会消失,因此不同于普通面料的平整形态记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生物酶处理技术和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节省了多次水洗工艺,减少了烧碱及氧化剂的使用,降低了化学药剂对布面的损伤,提高了织物的应用性能。较常规工艺减少烧碱用量45%、水用量45%、蒸汽用量30%、电20%,大量的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排放,对推动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及清洁生产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苎麻短流程印染前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序:烧毛工序、复合酶堆置工序、氯碱氧工序、除蜡排皱工序、AIRO空气柔软及形态定型处理工序、蒸汽熨定型工序。
所述的烧毛工序:
火口:2正2反,车速:80m/分,蒸汽灭火,火口温度:900~1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4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及电除尘装置用阳极板材料
- 下一篇:用于车辆座位的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