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酒石酸硫酸铈铁电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4519.3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郑岳青;常海圣;许伟;朱红林;林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9/54 | 分类号: | C30B29/54;C30B29/56;C30B7/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酒石酸 硫酸 铈铁电 功能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电功能材料,具体涉及L-酒石酸硫酸铈铁电功能材料及其该铁电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铁电材料是热释电材料中的一类,它的特点是不仅具有自发极化,而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自发极化偶极矩的大小和方向能随外加电场的大小和方向而改变。铁电功能材料的空间群结构是下述极性点群的其中之一:C1,Cs,C2,C2v,C3,C3v,C4,C4v,C6,C6v。由于铁电材料具有优良的铁电、介电、热释电以及压电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铁电存储器、红外探测器、声表面波和集成光电器件等现代电子技术、光电子和微机械技术等固态器件方面,铁电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已成为凝聚态物理、固体电子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具有高性能的铁电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集中在无机化合物铁电材料,而对金属-有机配合物铁电材料的研究工作则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显得相对有限。金属有机配位化学的发展为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并大大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其主要策略在于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借助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键合作用,来实现新颖功能材料的设计和构筑。由于铁电功能材料对其微观晶体结构的空间群必须为上述10个极性点群之一,因此对铁电材料的合成极具挑战性,如何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来实现新颖功能材料的设计和构筑显得尤为关键。基于以上原因,人们在合成金属-有机配合物铁电材料时倾向于选择具有手性特征的有机配体来提高形成具有以上极性点群结构的几率,到目前为止仅熊仁根等人报道了采用手性配体N-(4-氰卞基)-(S)-脯氨酸、(S)-4-(4′-氨苯基)-2-氨基丁酸以及奎宁等与金属离子构筑的铁电功能材料。而以酒石酸作为手性源,掺入其它无机阴离子来共同构筑和制备铁电功能材料,尚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供一种铁电特性较好,饱和极化强度Ps值为0.335μC·cm-2的L-酒石酸硫酸铈的新型铁电功能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L-酒石酸硫酸铈铁电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有流程少,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原料使用的二氧化铈与酒石酸,无污染,成本低,易于产业化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L-酒石酸硫酸铈铁电功能材料,该铁电功能材料的分子式为[[Ce2(H2O)2(L-(+)-tar)2(SO4)]·4H2O],该铁电功能材料为能通过100目筛的白色单斜晶系粉体,纯度不低于99%,其微观晶体结构具C2空间群(属于C2极性点群),晶体的晶胞参数为:β=91.47(9)°,该铁电功能材料的铁电特征参数分别为:2Pr=0.316μC/cm2,2Ec=54.1kV/cm,Ps=0.335μC/cm2。其饱和极化强度是罗息盐(NaKC4H4O6·4H2O)的饱和极化强度(Ps=0.25μC·cm-2)的1.34倍,铁电性能较好。
该铁电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按二氧化铈与L-(+)-酒石酸、硫酸的摩尔比为1∶1~2∶0.8~1.2的比例,将二氧化铈、L-(+)-酒石酸(L-(+)-tar)、硫酸溶液均匀混合,所述硫酸溶液的浓度为0.8~1.2mol/L;
2)在上述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所述二氧化铈物的摩尔数与所述去离子水的体积之比为1∶5~10,搅拌均匀后,密封不锈钢反应釜,在120~200℃温度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3~10天;
3)水热反应完成后,让所述不锈钢反应釜以每小时1~10℃的降温速率冷却至室温,得到无色的L-酒石酸硫酸铈片状晶体;
4)对所述L-酒石酸硫酸铈片状晶体进行研磨,用100目筛筛选,通过100目筛的为白色的L-酒石酸硫酸铈单斜晶系粉体。
在步骤1中,所述二氧化铈与L-(+)-酒石酸、硫酸的摩尔比为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4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机液压刹车装置
- 下一篇: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防油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