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垃圾除臭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4498.5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3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恩灿;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澄思源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01 | 分类号: | A61L9/01;C12N1/20;C12N1/16;A61L101/52;C12R1/23;C12R1/72;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08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垃圾 除臭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臭剂,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垃圾除臭剂,以及这种除臭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微生物的降解技术以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活垃圾高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垃圾增长率达10%以上,每年产生近1.5亿吨。全国600多座城市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生活垃圾的包围之中。这些城市固体废弃物在转运、堆放处理的过程中产生大量臭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一种新型的生物除臭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恶臭气体按其组成可分成5类: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醇等;含氮化合物,如氨气、胺类、吲哚等;卤素及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烃类及芳香烃;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等。气相色谱检测表明,城市生活垃圾臭气的主要成分为氨(NH3)和硫化氢(H2S)。新型的垃圾除臭剂需要同时去除上述多种臭气,不仅速度快,而且要能够根除臭气的产生物质。
传统的香味掩蔽剂只是麻痹人们的嗅觉,不能从根本上去除臭味物质;普通的化学除臭剂,虽然可以快速去除臭气,但是不能根除臭气产生物质,一旦除臭剂被产生的臭气中和完毕,过量产生的臭气又会释放出来,继续危害着周围的环境。本发明的垃圾除臭剂将彻底解决垃圾恶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提高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从而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微生物垃圾除臭剂,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这种除臭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微生物垃圾除臭剂,含有光合细菌、乳酸菌及酵母菌的混合发酵液,其产品中所含有的光合细菌不少于1×107个/ml,乳酸菌不少于1.5×107个/ml,酵母菌不少于1×106个/ml。
所述的光合细菌为产氧光合细菌中的蓝细菌和原绿菌,不产氧光合细菌中的紫色细菌和绿色细菌。所述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为嗜酸乳秆菌;所述的酵母菌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Berkhout)担子菌酵母。
上述微生物垃圾除臭剂的制备方法,以光合细菌、乳酸菌及酵母菌为菌种,按照以下步骤发酵培养:
(1)分别将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至菌数至少达到1×108个/ml数量级,制得种子液;
(2)在发酵罐中,步骤(1)所述的液体培养基为发酵母液,并将种子液接种到发酵母液中,接种总量为发酵母液的1~5%,30℃发酵培养72小时至菌数达到5×107个/ml数量级。
所述的液体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为含糖类0.5~5%、磷酸三铵0.2%,用硫酸调节pH值至6.0~7.0。
所述的糖类为蔗糖。
所述的硫酸的浓度为0.5mol/L。
通过实验,本发明的产品对硫化氢、甲胺和乙胺等气体的具有很好的抑制和去除作用,可应用于垃圾除臭用。
本发明利用复合微生物群的综合作用和协同作用,对垃圾及堆肥中的氨和硫化氢等主要的臭气源进行有效分解和吸收,达到除臭的效果。其中,光合细菌将硫化氢分解成硫和氢气,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并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将一些有机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酸和溶解性物质,微生物再通过繁殖,将其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完成生物降解的过程。乳酸菌群可抑制病菌的活动和繁殖。
本发明的微生物垃圾除臭剂,既可以快速吸收已产生的臭气,又能从根源上去除垃圾中的臭味产生物质,使垃圾处理场保持持久的空气清新,保障了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且应用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廉,各大垃圾处理场对除臭剂的需求量极大,一经上市将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本实施例中按照以下数量级的配比制备:
光合细菌:1×107个/ml、1×108个/ml和1×109个/ml,乳酸菌为1.5×107个/ml、1.5×108个/ml和1.5×109个/ml,酵母菌为1×106个/ml、1×107个/ml和1×108个/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澄思源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澄思源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44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救生拖床
- 下一篇:浮游动物原位摄食测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