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时钟构建城市旅游标识系统的技术方案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4455.7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1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桐 |
主分类号: | G09F7/00 | 分类号: | G09F7/00;G09F13/00;G09F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钟 构建 城市 旅游 标识 系统 技术 方案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城市旅游标识系统的技术方案。城市标识系统(City Image System)属于城市的公益配置,是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它是城市设施和公共环境的一部分。本发明阐述了以“时钟”作为城市的“市徽”,在一个城市构建旅游标识系统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时间缩短了,而收入却增加了,因此闲暇时外出旅游就成了一种普遍的选择,这给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由于旅游业是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它既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又可促进城市的发展,增加就业,而这是其它任何产业无法比拟的。以2010年为例,我国旅游收入即已高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达21.7%,还新增了约50万个就业机会。
而对如此诱人的旅游市场,为了挤占更多的旅游份额,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地发展旅游业,并不遗余力的吸引游客。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和游客,二者缺一不可。一个优质的旅游资源,能极大的满足游客求新、求知、求乐的欲望,所以在一些宏伟的自然景观(如黄山,九寨沟),在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如兵马俑,故宫),总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甚至人满为患。这固然令人羡慕,但对大多数地方而言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毕竟这些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缺少旅游资源,尤其是缺少优质旅游资源,已成为制约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瓶颈,甚至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然而,旅游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却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力。正是在这种原动力的驱使下,一些缺乏个性的人造景点应运而生。统计显示,仅1997年全国就新增人造景点近千余个,这其中成功者廖若晨星,失败者却比比皆是。以致出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怪现象,在一个蒸蒸日上的旅游行业里,许多所谓的旅游景点却门可罗雀,举步为艰,甚至成了被游客唾弃的旅游废品,市场对泛滥成灾的所谓景点的惩罚是无情的。
这说明简单盲目的复制必然导致失败。但失败却并非是人造景点的必然结果。其实,所谓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就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人造景点。即便是近年来新建的人造景点,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无锡的灵山大佛、深圳的锦绣中华、横店的影视城等,就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成为人们乐意前往的旅游景点。
更为典型的是悉尼歌剧院,它1973年才建成,而那独特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造型,带给人们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它也随之也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了悉尼的旅游标识。
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只要构思巧妙,创意新颖,彰显个性,独树一帜,而且先人一步,人造景点同样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对于那些“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城市,旅游资源的缺乏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但旅游劣势却是可以改变的,构建一个新颖的人造景点就是一种选择。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就是用彰显并富含文化特色的“时钟”作为载体,通过巧妙的构思,构建出一套城市旅游标识系统,从而为一个旅游资源匮乏的城市,打造出新的旅游热点,让“时钟”这一旅游标识和城市一起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进而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国际知名度。
(三)发明内容:
众所周知,伦敦的“大本钟”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但世界上许多城市也安装了大钟,却又没有一个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根源就在于那些部只是没有生命的计时工具。缺乏特色,当然不可能给人留下印象和记忆。
在本发明中,“时钟”已不再仅仅是计时的工具,它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载体。作为一种公益配置,“时钟”将被有选择地安装在一些建筑上。这些“时钟”的造型由雕塑家构思设计,内部有活动部件,钟面是LED屏,并镶嵌霓虹灯或其它新光源,“时钟”都是自鸣钟,既可报时又能根据需要播放不同风格的乐曲。
由于“时钟”将作为城市的标识纳入城市规划,数量会越来越多,城市将从“千钟百态”渐变成“万钟千态”,成为一个“万钟之都(城)”。
到了传统的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如申办世界杯等)时,按照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程序和灯光投影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时钟”的活动部件的造型、LED屏的画面、霓虹灯的色彩、钟声的节律、音乐的曲目和音量,都将围绕一个相关的主题展示和变化。
报时的钟声是和音乐的旋律吻合的,但钟声的间隔和音量却是不规律的。在城市里一些特定的地点(如中心广场等),将会有类似于“五环状”的听觉效果。这是通过对“时钟”播放的每首音乐参数的计算,让旋律和风格或相近或各异的乐曲,从相邻的自鸣钟播放并传送到这里,乐声此起彼伏,时高时低,又若隐若现,乐曲间互不干扰,在这里游人会听到一首特殊的“钟声交响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桐,未经刘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4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