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子元器件的鼠笼式风冷散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84307.5 | 申请日: | 201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6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单江东;田小建;吴戈;汝玉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467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子元器件 鼠笼式 风冷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于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仪器及元器件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民用、工农业、国防军事等各个方面。在民用方面,如家用电器、通讯工具、交通运输工具等;在国防军事方面,如航空航天、原子能控制等领域。因为电子元器件逐渐向高频、高速、高集成化技术的方向发展,以及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术的进步,在电子仪器设备体积的不断缩小的同时,其功能性和复杂性却逐步增强,从而导致了热密度急剧上升,工作温度也迅速升高。而过高的工作温度是绝大多数电子元器件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它会导致单个元器件的失效以至整个电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大多数电子设备中的主要器件是功率器件(晶体管或MOSFET)。功率管在传递和处理电能的同时,有一部分能量要通过电-热转换的方式消耗掉。为了保持元器件的正常工作,热能必须及时传出器件并有效地散发掉,否则会使元器件因为过高的工作温度而改变特性。如果功率器件的工作环境恶化,电子仪器设备的尺寸却越来越小及总功率大幅度增加,将导致功率器件本身及其表面的热流密度非常大。功率器件(尤其是大功率器件)发热量大,其工作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然而仅靠器件本身的散热远远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所以需要对其采取合理有效的散热措施,解决功率器件的热输运问题是保证整个电子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与本发明相近的现有的散热器由风扇、风扇罩构成,风扇装在功率管的散热面处,这种结构的散热效率已经远不能满足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要求。综上所述,有效解决电子元器件(特别是功率器件)的热输运问题已成为当今电子系统设备设计的关键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温度对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仪器设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献资料表明,当工作温度的变化超过±15℃时,会极大地降低元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对于集成电路,结温每升高10℃,发生故障的频率就增加一倍。当工作温度变化超过±20℃时,电子元器件失效率可达到8.1倍,单个元器件的失效进而会导致整个电子设备的失效。
第二,温度几乎对所有晶体三极管参数都有影响,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危及器件的安全使用。同时,温度过高还会使半导体器件的工作点漂移,出现失真等电性能恶化的情况。
第三,温度对大功率晶体管的影响尤其严重。通常把晶体管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在1瓦以上,或最大集电极电流在1安培以上的三极管称为大功率晶体管,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都和小功率晶体管相似,一般由三层半导体、两个PN结组成。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结构,又称为双极型晶体管。大功率晶体管电路通常采用共发射极接法。大功率晶体三极管的体积比较大,其外壳上有安装孔,以便于将管子安装在外部散热器上。对于大功率晶体三极管而言,仅仅靠管子的外壳散热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一只功率为50瓦的硅低频大功率晶体三极管,如果不外加有效的散热器工作,其允许的最大耗散功率仅为2~3瓦。
由于温度对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系统都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功率管而言,使器件发出的热量能通过散热系统尽快地发散出去,从而保证功率器件内部的结温始终保持在允许的结温之内。因此及时高效的热输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电子元器件及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风冷式散热器,可应用在多个大功率管串并联使用的场合,可有效地提高功率器件的散热效率,保证元器件及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地工作。
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的鼠笼式风冷散热器,由风扇2、风扇罩3构成,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散热体1;所述的风扇2和风扇罩3有两个;所述的散热体1是两端开口的方筒形状,两端分别由内向外各安装一个风扇2和一个风扇罩3;从一端看去两个风扇2的旋转方向是相同的;电子元器件安装在散热体1内。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风扇的旋转方向一定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风洞效应,提高散热效率。
电子元器件(如功率管)安装在散热体内,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面与散热体1侧面紧密接触,且两者之间要均匀涂有导热硅脂。各功率管之间的距离最好保证相邻功率管发热强度叠加后是均衡的,不出现发热强度集中突出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43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