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热元件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3406.1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三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 元件 散热 结构 | ||
1.一种散热结构,其包括:壳体部件,其内部是圆筒状;基板,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侧;多个发热元件,其经由引脚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并排列在所述基板的周边部;以及散热用的隔垫,该隔垫呈圆环状或圆弧状,并且被嵌入于所述壳体部件,其中,
所述隔垫具有:漏出限制部,其与所述壳体部件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以及散热部,其与所述漏出限制部连续地设置,该散热部的直径形成得比所述漏出限制部的直径小,该散热部与所述壳体部件间隙配合,
所述多个发热元件分别安装于所述隔垫的内侧,
在所述散热部的外周面设有从末端朝所述漏出限制部延伸的多个槽,
在所述壳体部件与所述散热部之间注入有导热性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
所述槽设置成避开了与所述发热元件紧密接触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
在所述漏出限制部及所述散热部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平的散热面,
与所述散热部的末端部分连续地设有支承壁部,
在所述支承壁部的内侧形成有多个与所述散热面连续的支承面,
所述发热元件被安装成与所述散热面及所述支承面紧密接触,
经所述支承面彼此紧密接触的所述发热元件的一部分和所述支承壁部通过利用夹子进行夹持而被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
所述槽的间距设定为20~3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
在所述漏出限制部及所述散热部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平的散热面,
与所述散热部的末端部分连续地设有支承壁部,
在所述支承壁部的内侧形成有多个与所述散热面连续的支承面,
所述发热元件被安装成与所述散热面及所述支承面紧密接触,
经所述支承面彼此紧密接触的所述发热元件的一部分和所述支承壁部通过利用夹子进行夹持而被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
在所述漏出限制部及所述散热部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平的散热面,
与所述散热部的末端部分连续地设有支承壁部,
在所述支承壁部的内侧形成有多个与所述散热面连续的支承面,
所述发热元件被安装成与所述散热面及所述支承面紧密接触,
经所述支承面彼此紧密接触的所述发热元件的一部分和所述支承壁部通过利用夹子进行夹持而被固定。
7.一种电动机,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中,
所述电动机具有圆筒状的定子,该定子固定在所述壳体部件的内部,
所述基板支承于所述定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34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电磁风扇离合器自动测试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底片标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