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2800.3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1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自成;赵建东;李海强;徐安玉;董芳;刘韦;黄明光;郝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23/16 | 分类号: | H01J23/16;H01J23/4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馈 赫兹 行波 振荡器 | ||
1.一种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以行波管为基础,引入反馈机制;包括:
(1)取消在行波管中的衰减器和夹断结构;
(2)在其输入端口增加一个调谐装置;
(3)在慢波结构输出口,引入具有一定反射的反射结构,使该处在工作频带内具有一定的反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装置,是一个可变短路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慢波结构,为梯形慢波结构、梳状慢波结构、折叠波导慢波结构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用电磁计算软件计算:
a)所选定的慢波结构的慢波特性,根据工作频段选定慢波结构的结构尺寸;
b)通过优化计算,使在工作频段内的耦合阻抗尽可能高;
c)计算输入、输出输能结构的特性、尺寸;
d)输出输能结构与慢波结构输出端连接处的特性,使存在一定的反射;
e)参考微波、毫米波段的可变短路器,设计调谐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的反射,是反射系数为0.2左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工作流程为:
a)电子注中的白噪声在慢波结构中激励起白噪声式的电磁波,并通过电子注与慢波结构的互作用得到放大;
b)被放大的电磁波大部分由输出端口输出,提供给用户使用,有一小部分电磁波受到在慢波结构输出口处的反射结构反射,返回慢波结构;
c)反射回慢波结构的部分电磁波,经过慢波结构及匹配良好的输入端口,进入外接的调谐装置后被全反射,同时被调谐装置引入一个可调节的相位差;
d)引入了相位差、并被全反射的电磁波,再度进入慢波结构成为输入信号;
e)当a)-d)步的电磁波经历反馈回路的相移为2π的整数倍时,在慢波结构提供足够增益以抵消反射损耗、欧姆损耗和介质损耗的条件下,器件发生振荡,输出一个或几个特定频率的太赫兹电磁波。且每个频率均满足本条所述相移和增益条件。
7.如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装置,通过机械调谐方法在反馈回路中引入额外相移变化,起振电磁波的频率将会跟着变化以满足循环相移为2π整数倍的条件,以实现可调谐特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e)步中的反馈回路,为电磁波从输入端出发,被放大、两次被反射后回到输入端的整个回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反馈式太赫兹行波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调谐方法,是在调谐装置为可变短路器的条件下,调节可变短路器内金属活塞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28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