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槽筒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2615.4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秦邦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48 | 分类号: | B65H54/4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槽筒,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耐磨性的高性能槽筒,属于纺织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槽筒适用于化纤加弹机、倒筒机、络筒机、并纱机、包覆丝机等各种纺织机械,是化纤纺织机械中控制丝饼成型及其退绕性能的关键部件。按其规格分类可分为:单头单槽、单头双槽、多头单槽以及多头双槽等,按其材料分类可分为:胶木槽筒、钢板槽筒以及铝合金槽筒等。
其中,胶木槽筒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大,毛羽丛生,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钢板槽筒采用焊接工艺进行制备,在高速转动中焊口易变形、脱落、影响络纱精度;铝合金槽筒的脆性较大,槽筒受冲击时易破碎,且耐磨性和耐蚀性较差。
综上所述,市面上的槽筒性能参差不齐,综合力学性能普遍不高,有待研究开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槽筒,该槽筒的筒体外层为耐磨合材料,该层材料能有效提高筒体的耐磨性,使槽筒的使用性能更加优异。
本发明是一种高性能槽筒,槽筒包括筒体和端盖,所述的筒体由内层和外层两种材料制成,所述的内层材料为胶木,所述的外层为耐磨合金材料,所述的耐磨合金材料成型于内层材料上,形成耐磨合金层,所述的端盖用于筒体的轴向固定,材料为铸铁。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磨合金材料为锡镍合金。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锡镍合金中含锡8-12%,含镍14-28%,其余为铁。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磨合金层的制备工艺为热喷涂工艺。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磨合金层的厚度为0.6-1.2mm。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性能槽筒,该槽筒采用热喷涂工艺在筒体表面形成一耐磨合金层,该合金层可有效提高槽筒的耐磨性、强度以及抗冲击能力,使槽筒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制备工艺实施简便,易于批量生产,处理后的槽筒表面质量高,有利于提高络纱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高性能槽筒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筒体,2、端盖,3、内层,4、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高性能槽筒结构示意图;槽筒包括筒体1和端盖2,所述的筒体1由内层3和外层4两种材料制成,所述的内层3材料为胶木,所述的外层4为耐磨合金材料,所述的耐磨合金材料成型于内层3材料上,形成耐磨合金层,所述的端盖2用于筒体1的轴向固定,材料为铸铁。
本发明中提及的高性能槽筒的筒体1外层4所采用的耐磨合金材料为锡镍合金,其中,锡镍合金中含锡9%,含镍18%,其余为铁,该百分含量还可以是含锡11%,含镍22%,其余为铁。
外层4所采用的热喷涂工艺为保护气体等离子喷涂工艺,其中,保护气体首选为氮气,也可以是氩气;喷涂前,先在内层3上涂一层耐热涂料,该涂料一般选用有机硅树脂,耐热温度可达到200℃,符合热喷涂工艺的操作温度;热喷涂工艺完成后还需采取适当的后处理,该后处理可以是封孔处理,热扩散处理或是涂层的精加工处理等;最终定型后,该耐磨合金层的厚度可达到0.6-1.2mm。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性能槽筒,其特点是:该槽筒采用热喷涂工艺在筒体表面形成一耐磨合金层,该合金层可有效提高槽筒的耐磨性、强度以及抗冲击能力,使槽筒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制备工艺实施简便,易于批量生产,处理后的槽筒表面质量高,有利于提高络纱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秦邦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秦邦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2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