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静电增强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1886.8 | 申请日: | 2011-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2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徐永;孙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13/04;C08K7/06;C08K3/04;B29B9/06;B29C47/9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王翀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静电 增强 对苯二甲酸 丁二醇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增强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一种结晶型线形饱和聚酯树脂。其结晶速度快,可高速成型;耐候性、电性能、阻燃性能、耐化学药品性、摩擦磨耗特性优异,吸水性低、热变形温度高;机械性能优良,机械强度高、耐疲劳性和尺寸稳定性好,蠕变也较小,这些性能在高温条件下也极少变化。但是,其在抗静电性能方面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静电增强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静电增强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组成按重量份数为: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0;
导电碳黑 3-12;
碳纤维 20-25;
润滑剂 0.8-2;
抗氧剂 0.3-0.5;
抗静电剂 3-5。
优选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其相对密度为1.30~1.34,熔点为222~227℃,其动力粘度为0.9~1.1Pa.S。
优选的,所述导电碳黑为导电炉法碳黑、超导电炉法碳黑、特导电炉法碳黑或者乙炔碳黑中一种或者几种的复配。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粘胶丝或酚醛纤维经碳化制得的长丝或者短切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复配。
优选的,所述润滑剂为OP蜡、硬脂酸类或者脂肪酸类、硅酮类或者乙撑双硬脂酰胺的改性产品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复配。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与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的复配混合物或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烯腈、三(2,4-二叔丁基酚)亚磷酸酯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为长链的烷基季铵、磷或膦盐或者烷基磺酸、磷酸或二硫代氨基甲酸的碱金属盐或者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一种或者几种的复配
一种如上所述的抗静电增强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a:按重量份数称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导电碳黑、润滑剂、抗氧剂、抗静电剂,并在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
b:将搅拌好的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侧喂料加入碳纤维,挤出造粒。
优选的,步骤b中的工艺条件为: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为190~210℃,二区温度为220~240℃,三区温度为230~245℃,四区温度为225~240℃,五区230~250℃,混合料在螺杆中输送时间为1~5分钟,压力为10~18MPa。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制备的抗静电增强材料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1、增强材料较常 用的玻纤增强材料比重低且强度高,同时兼具普通玻纤增强材料的高耐温性能;2、材料表面电阻稳定,抗静电效果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述实施例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其相对密度为1.30~1.34,熔点为222~227℃,动力粘度为0.9~1.1,其生产商为中国台湾长春、日本三菱或者美国GE。导电碳黑为导电炉法碳黑、超导电炉法碳黑、特导电炉法碳黑等或者乙炔碳黑中一种或者几种的复配。碳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粘胶丝或酚醛纤维经碳化制得的长丝或者短切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复配。润滑剂为OP蜡、硬脂酸类或者脂肪酸类、硅酮类或者乙撑双硬脂酰胺的改性产品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复配。抗氧剂为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与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的复配混合物或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烯腈、三(2,4-二叔丁基酚)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抗静电剂为长链的烷基季铵、磷或膦盐或者烷基磺酸、磷酸或二硫代氨基甲酸的碱金属盐或者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一种或者几种的复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18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