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内耳道损伤的专用听诊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1854.8 | 申请日: | 2011-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兆颖;韩秋萍;李金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兆颖 |
主分类号: | A61B7/02 | 分类号: | A61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内耳 损伤 专用 听诊器 | ||
一、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特别是各级医院或各医疗单位广泛使用的防止内耳道损伤的专用听诊器。
二、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听诊器是各级医院或各医疗单位广泛使用的医疗器具。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听诊器主要由耳塞、导音管、弹簧片和传感器组成。传统听诊器在听诊时,听诊器的耳塞要经常性的插入耳内,会导致耳道磨损,从而出现耳道损伤。因此,现阶段需要一种能够防止或者减轻耳道磨损或损伤的听诊器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提供一种防止耳道磨损或损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止内耳道损伤的专用听诊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内耳道损伤的专用听诊器,包括耳塞2,与左、右耳塞2连接的左导音管9和右导音管3及连接架8,三通4和导音管5,以及传感器连接头6和传感器7,其特征是:在左、右耳塞2上分别设置防止内耳道损伤保护装置,如图1、2所示。
所说的防止内耳道损伤保护装置由耳塞保护罩壳体11,在耳塞保护罩壳体11外周和中间设置的泡沫保护罩13和耳塞安装连接插口12,以及耳挂1和耳挂转轴10组成,其中,耳塞保护罩壳体11上的耳塞安装连接插口12与耳塞2配合插入安装,耳挂1与耳挂转轴10连接并且可以转动,耳挂转轴10是安装在和耳塞保护罩壳体11整体成形的转轴孔内,这样耳挂1与耳挂转轴10可以转动,即使用时打开并转动耳挂1与耳挂转轴10,把耳挂1挂在耳朵上,不使用时,把耳挂1挂在耳朵上取下合上即可。如图1、2所示。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是,在给病人听诊时,把听诊器的耳塞2插入安装在防止内耳道损伤的专用听诊器的防止内耳道损伤保护装置的耳塞保护罩壳体11上的耳塞安装连接插口12内(如图1、2所示),然后通过通过耳挂1的挂钩挂在外耳廓上可以减少传统的耳塞对内耳道的损伤。具体是将耳塞保护罩壳体11上的耳塞安装连接插口12与耳塞2配合插入安装,即将耳塞2插入耳塞安装连接插口12内(相当于只作为现有听诊器的一个配件插入使用),由于耳挂1与耳挂转轴10连接并且可以转动,耳挂转轴10是安装在和耳塞保护罩壳体11整体成形的转轴孔内,这样耳挂1与耳挂转轴10可以转动,即使用时打开并转动耳挂1与耳挂转轴10,把耳挂1挂在耳朵上,不使用时,把耳挂1挂在耳朵上取下合上即可,由于耳塞保护罩壳体11外周设置的泡沫保护罩13比较柔软,并且耳塞保护罩壳体11是平面靠在耳朵上,而不是插入内耳道内,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内耳道损伤。
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防止耳道磨损或损伤,并且在现有听诊器不改变任何结构就可以使用,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耳塞2与耳塞保护装置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耳挂,2耳塞,3右导音管,4三通,5导音管,6传感器连接头,7传感器,8连接架(左右连接架),9左导音管,10耳挂转轴,11耳塞保护罩壳体,12耳塞安装连接插口,13泡沫保护罩。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防止内耳道损伤的专用听诊器,包括耳塞2,与左、右耳塞2连接的左导音管9和右导音管3及连接架8,三通4和导音管5,以及传感器连接头6和传感器7,其特征是:在左、右耳塞2上分别设置防止内耳道损伤保护装置,如图1、2所示。
所说的防止内耳道损伤保护装置由耳塞保护罩壳体11,在耳塞保护罩壳体11外周和中间设置的泡沫保护罩13和耳塞安装连接插口12,以及耳挂1和耳挂转轴10组成,其中,耳塞保护罩壳体11上的耳塞安装连接插口12与耳塞2配合插入安装,耳挂1与耳挂转轴10连接并且可以转动,耳挂转轴10是安装在和耳塞保护罩壳体11整体成形的转轴孔内,这样耳挂1与耳挂转轴10可以转动,即使用时打开并转动耳挂1与耳挂转轴10,把耳挂1挂在耳朵上,不使用时,把耳挂1挂在耳朵上取下合上即可。如图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兆颖,未经杨兆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1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料带连续模
- 下一篇:一种图像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