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规格集装箱板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81590.6 申请日: 2011-09-21
公开(公告)号: CN102337470A 公开(公告)日: 2012-02-01
发明(设计)人: 刘锟;吴耐;郭婷;刘晓翠;李飞;王伦;朱国森;武军宽;江潇;王晓东;李彬;郭佳 申请(专利权)人: 首钢总公司
主分类号: C22C38/42 分类号: C22C38/42;C22C38/20;C21D9/70;B21B37/74
代理公司: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代理人: 刘丽君
地址: 10004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规格 集装箱 及其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板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薄规格集装箱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集装箱板作为热轧商品卷中一大产品,年需求量约数百万吨,其显著特点是规格薄、强度高和耐候性高,其常用最薄规格厚度为1.6mm,约占各规格需求比例的16%,并要求抗拉强度大于480MPa,与普碳钢Q235B比较,72h周期浸润腐蚀的相对腐蚀速率小于60%。正因为集装箱板规格薄、强度高,对没有热卷箱的传统热连轧产线而言,精轧时间长,带钢尾部温降大,尾部变形抗拉大,精轧稳定性差:上游机架存在共振,末机架存在甩尾问题;同时,为保证钢材耐候性能,加入了大量昂贵Cu、Ni耐蚀合金元素,也显著增加其合金成本,在钢材价格普遍低迷的状态下,普通规格集装箱板在与非耐候钢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但薄规格集装箱板的价格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产品效益。因此,对无热卷箱的传统热连轧生产线,开展薄规格集装箱板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实现其经济、稳定地大批量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专利申请号CN1974034A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集装箱板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利用向钢中加入≤0.05%Ti的方式,生产抗拉强度达490MPa,最薄达1.4mm的集装箱板。但该方法合金成本较高,且仅适用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特点。

夏小明等发表的文章(“薄规格箱板在1422热连轧产线上生产研究”,《中国冶金》,2011,21(2):41~44.)报道了在传统热连轧产线上生产薄规格箱板的工艺技术,该产线具有热卷箱,带钢头尾温差较小,轧制稳定性相对较好,但其生产工艺技术对无热卷箱生产线并不适用,无法解决无热卷箱传统热连轧机带钢头尾温差大,轧制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无热卷箱传统热连轧生产线生产薄规格箱板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薄规格集装箱板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薄规格集装箱板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7%~0.11%,Si:0.40%~0.55%,Mn:0.30%~0.45%,P:0.08%~0.12%,S:≤0.006%,Cu:0.26%~0.35%,Cr: 0.35%~0.55%,Ni: ≤0.09%,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集装箱板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1.6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薄规格集装箱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上述的薄规格集装箱板的成分进行冶炼并浇铸成板坯,将板坯送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再进行轧制后卷取;其中,所述板坯在加热炉中经过加热一段、加热二段和均热段进行加热,所述加热一段的空气过剩系数为1.10~1.35,所述加热二段的空气过剩系数为1.05~1.15,所述均热段的空气过剩系数为0.95~1.03。

进一步,所述均热段的残氧含量小于1%。

进一步,所述加热炉的加热一段出口温度为850℃~1180℃,加热二段出口温度为1225℃~1295℃,出炉温度为1280℃~1320℃,均热时间大于30min,总在炉时间大于180min。

进一步,所述轧制的粗轧出口温度为1120℃~1150℃,精轧出口温度为910℃~940℃。

进一步,所述卷取的温度为510℃~5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薄规格集装箱板的生产方法能在没有热卷箱的传统热连轧产线上大批量稳定生产1.6mm及以下低成本薄规格集装箱板,轧制成材率高且合金成本低,比现有集装箱板合金成本降低80~150元/吨;力学性能稳定,屈服强度为375MPa~465MPa,抗拉强度为510MPa~575MPa,延伸率为29.5%~45.0%;耐候性能良好,与Q235B比较,其相对腐蚀速率在50%~55%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1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