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流体套管式热管换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81252.2 | 申请日: | 2011-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袁达忠;李玉华;唐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套管 热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流体换热器,可以达到三股流体同时换热,互不掺混。
背景技术
冶金行业、石油化工设备、建材制造行业等高耗能行业,都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为了提高相关设备的效率,充分利用能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一般都使用换热器,但对温度超过550℃的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因此各行业内对于高温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往往会走入误区,即将高品位热能转化为低品位热能加以利用,预热空气的出口温度较低。另外,目前,大多数用于高温余热利用的换热设备还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使用寿命短。当换热壁面的温度达700~800℃时,若局部表面的空气冷却条件不好,就会出现局部热斑,超出耐热不锈钢材料可承受的程度。另一方面高温氧化和烟尘冲刷可使热面一层层剥落,很快会因受热而烧穿,不出几个月就出现问题,检修费用昂贵。(2)体积庞大,设备笨重,初投资高,不利于推广。烟气和空气之间的换热系数较低,低温区尤其明显,要求必须有较大的换热而积,结构紧凑性差。(3)如果烟气余热要同时加热两股流体如空气和煤气,要求冷流体的出口温度较高,则目前还没有比较适合的三流体换热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流体套管式热管换热器,可以完成三股流体的换热,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它利用了套管式热管,热管束内管形成一个流道,方便流体流过参与换热,实现了三种流体或者多种流体同时换热;同时由于套管式热管也具有很高的均温特性,增强了传热过程,改善了传统换热器换热效率低下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三流体套管式热管换热器,包括筒体、热管、上联通箱、下联通箱及外围接口;其三个筒体轴向垂直设置,各筒体内轴向设有多根套管式热管,成热管束;左侧筒体上端有左上联通箱,左上联通箱顶端有第三进口,下端有左下联通箱;中部筒体上端有中上联通箱,下端有中下联通箱,左、中下联通箱之间径向相通连;右侧筒体上端有右上联通箱,下端有右下联通箱,右下联通箱底端有第三出口,右、中上联通箱之间径向相通连;
还包括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上隔板水平贯通设于上联通箱与三个筒体相接处,其宽度≥筒体的直径,将上联通箱内腔与三个筒体内腔密封隔离,而各套管式热管的内管上端与上联通箱内腔相通连;下隔板水平贯通设于下联通箱与三个筒体相接处,其宽度≥筒体的直径,将下联通箱内腔与三个筒体内腔密封隔离,而各套管式热管的内管下端与下联通箱内腔相通连;中隔板水平贯通设于三个筒体中部或中上部,其宽度≥筒体的直径,将三个筒体的内腔密封分为上腔、下腔,三个筒体的上腔相互通连,构成上流道,下腔相互通连,构成下流道;各套管式热管的外管外周圆与中隔板固接;
左、右侧筒体的上腔外侧壁分别设有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左、右侧筒体的下腔外侧壁分别设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第二出口交叉设置;
各套管式热管的外管长度小于或等于上、下隔板之间的距离,外管两端与内管外侧壁之间,以堵头密封固接,内、外管构成的封闭空间充有工质。
所述的三流体套管式热管换热器,其所述三个筒体,由于三股流体均各自按一定方向流过换热器而参与换热,流体温度会沿其流动方向而变化,使得各筒体工作温度不同,根据各筒体工作温度,将三个筒体按温度相对高低分成:750K以上的高温区、550K-750K之间的中温区及200K-550K之间的常温区三部分。
所述的三流体套管式热管换热器,其所述上、中、下隔板,联合作隔断及支撑用。
所述的三流体套管式热管换热器,其还包括膨胀节,右、中上联通箱之间相互独立不通连,在右、中上联通箱顶端有通孔,管状膨胀节两端口分别与右、中上联通箱顶端的通孔密封固接,呈倒U形。
所述的三流体套管式热管换热器,其所述套管式热管外管,为光管,或外管外侧壁上设有翅片。
所述的三流体套管式热管换热器,其工作时,1)热流体由第一进口进入下流道,经热管束下部水平流过,由第一出口排出,热管束被高温流体加热后,迅速将热量传至热管束上部,并保持热管束整体温度均匀,无热斑;2)第一种冷流体由第二进口进入上流道,经热管束上部水平流过,其方向与下流道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吸收热管束传来的热量后被加热,由第二出口排出;3)第二种冷流体由第三进口进入左上联通箱,再经左侧筒体的热管束内管、左、中下联通箱、中部筒体的热管束内管、中、右上联通箱、右侧筒体的热管束内管、右下联通箱后,被加热,由第三出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1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器用H型安全膜
- 下一篇:一种拱型柔性密封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