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嫁接杏树繁育真梅系梅花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79990.3 申请日: 2011-09-20
公开(公告)号: CN102379216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1
发明(设计)人: 朱志奇;齐长海;王虎城;焦风洲;李克芹;孙正黎 申请(专利权)人: 朱志奇
主分类号: A01G1/06 分类号: A01G1/06
代理公司: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代理人: 卢新;李云鹏
地址: 261431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通过 嫁接 杏树 繁育 真梅系 梅花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嫁接繁育梅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梅花品种分类中,“真梅系”梅花有诸多优良品种,其花大、重瓣、色艳且具香味浓的特点深受园林市场喜欢,一棵直径20厘米粗的“真梅系”梅花市场价为几万元钱。但从小苗开始培育成这样的“真梅系”梅花需30-50年周期,甚至更长。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生长10年、20年的杏树被砍掉当柴烧,造成资源浪费,如果能够将“真梅系”梅花成功嫁接到杏树上,既充分利用了要被砍掉的杏树,又能缩短“真梅系”梅花的培育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实践中,通过反复试验发现“真梅系”梅花与杏砧之间亲合力不强,因为梅花与杏是同科、同属、同亚属,但不同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缩短“真梅系”梅花培育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成活率高的通过嫁接杏树繁育“真梅系”梅花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嫁接杏树繁育“真梅系”梅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嫁接: 

A、选择砧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杏树做为砧木; 

B、选择接穗:从12月份-3月份间采集“樱李梅系”梅花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粗细均匀的枝条作为接穗,选择芽眼饱满段,两端截除掉发育不成熟的瘪芽,两头封蜡沙藏或放恒温库保存; 

C、嫁接前对杏树分枝进行修剪短截,对杏树浇透水一次,嫁接前取出“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自然放置,使接穗温度恢复室外温度,然后将接穗截成9-11厘米长的小段,每个小段两头封蜡,得到接穗小段; 

D、在春季3-6月上旬,将“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嫁接于杏树砧木上:将接穗小段嫁接于杏树分枝短截部,捆紧,使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密切结合,益于愈合,嫁接后对杏树再浇 透水一次,以保持树体对接穗有充足的水份供应,“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的成活率为97%; 

E、嫁接后管理同一般嫁接后的管理; 

2、第二次嫁接:在夏季7-9月,取“真梅系”梅花当年的枝条做为接穗,将“樱李梅系”接穗做为中间砧,用嵌芽接的方法将“真梅系”嫁接到中间砧上,待第二年“真梅系”生长成型后,摘掉“樱李梅系”蘖芽,“真梅系”接穗的成活率为89%。 

本发明通过嫁接杏树繁育“真梅系”梅花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春季,选择白天温度在12℃-16℃,中午温度在18℃-20℃,晚上温度在2-10℃时将“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嫁接于杏树砧木上。 

“真梅系”梅花与“樱李梅系”梅花同科、同属、同种,而“樱李梅系”梅花与杏同科、同属、同亚属,是近亲,且“樱李梅系”梅花较易繁殖。 

嵌芽接是近几年山东临沂应用最广泛的嫁接方法之一(刘云霞,刘玉清,刘振怀;《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1年第01期)。 

本发明利用了“樱李梅系”梅花的枝条做为中间砧,攻克了“真梅系”梅花与杏树亲合力不强的问题,使“真梅系”梅花与杏树嫁接获得成功,选择“樱李梅系”梅花枝条做接穗,杏树做砧木进行第一轮嫁接,从而达到基因的第一步融合;然后将“樱李梅系”作为中间砧将“真梅系”品种做为接穗进行第二轮嫁接,中间砧起到基因的转换,传导,连接作用。“真梅系”接穗的成活率可达89%;嫁接的“真梅系”梅花第2年就可生长成型,培育周期短,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第一次嫁接: 

A、选择砧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杏树做为砧木; 

B、选择接穗:从12月份-3月份间采集“樱李梅系”梅花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粗细均匀的枝条作为接穗,选择芽眼饱满段,两端截除掉发育不成熟的瘪芽,两头封蜡放恒温库保存; 

C、嫁接前对杏树分枝进行修剪短截,对杏树浇透水一次,嫁接前取出“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自然放置,使接穗温度恢复室外温度,然后将接穗截成9厘米长的小段,每个小段两头封蜡,得到接穗小段; 

D、在4月中,将“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嫁接于杏树砧木上:将接穗小段嫁接于杏 树分枝短截部,捆紧,使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密切结合,益于愈合,嫁接后对杏树再浇透水一次,“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的成活率为97%; 

E、嫁接后管理同一般嫁接后的管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志奇,未经朱志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9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