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嫁接杏树繁育真梅系梅花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9990.3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9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奇;齐长海;王虎城;焦风洲;李克芹;孙正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志奇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卢新;李云鹏 |
地址: | 2614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嫁接 杏树 繁育 真梅系 梅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嫁接繁育梅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梅花品种分类中,“真梅系”梅花有诸多优良品种,其花大、重瓣、色艳且具香味浓的特点深受园林市场喜欢,一棵直径20厘米粗的“真梅系”梅花市场价为几万元钱。但从小苗开始培育成这样的“真梅系”梅花需30-50年周期,甚至更长。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生长10年、20年的杏树被砍掉当柴烧,造成资源浪费,如果能够将“真梅系”梅花成功嫁接到杏树上,既充分利用了要被砍掉的杏树,又能缩短“真梅系”梅花的培育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实践中,通过反复试验发现“真梅系”梅花与杏砧之间亲合力不强,因为梅花与杏是同科、同属、同亚属,但不同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缩短“真梅系”梅花培育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成活率高的通过嫁接杏树繁育“真梅系”梅花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嫁接杏树繁育“真梅系”梅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嫁接:
A、选择砧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杏树做为砧木;
B、选择接穗:从12月份-3月份间采集“樱李梅系”梅花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粗细均匀的枝条作为接穗,选择芽眼饱满段,两端截除掉发育不成熟的瘪芽,两头封蜡沙藏或放恒温库保存;
C、嫁接前对杏树分枝进行修剪短截,对杏树浇透水一次,嫁接前取出“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自然放置,使接穗温度恢复室外温度,然后将接穗截成9-11厘米长的小段,每个小段两头封蜡,得到接穗小段;
D、在春季3-6月上旬,将“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嫁接于杏树砧木上:将接穗小段嫁接于杏树分枝短截部,捆紧,使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密切结合,益于愈合,嫁接后对杏树再浇 透水一次,以保持树体对接穗有充足的水份供应,“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的成活率为97%;
E、嫁接后管理同一般嫁接后的管理;
2、第二次嫁接:在夏季7-9月,取“真梅系”梅花当年的枝条做为接穗,将“樱李梅系”接穗做为中间砧,用嵌芽接的方法将“真梅系”嫁接到中间砧上,待第二年“真梅系”生长成型后,摘掉“樱李梅系”蘖芽,“真梅系”接穗的成活率为89%。
本发明通过嫁接杏树繁育“真梅系”梅花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春季,选择白天温度在12℃-16℃,中午温度在18℃-20℃,晚上温度在2-10℃时将“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嫁接于杏树砧木上。
“真梅系”梅花与“樱李梅系”梅花同科、同属、同种,而“樱李梅系”梅花与杏同科、同属、同亚属,是近亲,且“樱李梅系”梅花较易繁殖。
嵌芽接是近几年山东临沂应用最广泛的嫁接方法之一(刘云霞,刘玉清,刘振怀;《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1年第01期)。
本发明利用了“樱李梅系”梅花的枝条做为中间砧,攻克了“真梅系”梅花与杏树亲合力不强的问题,使“真梅系”梅花与杏树嫁接获得成功,选择“樱李梅系”梅花枝条做接穗,杏树做砧木进行第一轮嫁接,从而达到基因的第一步融合;然后将“樱李梅系”作为中间砧将“真梅系”品种做为接穗进行第二轮嫁接,中间砧起到基因的转换,传导,连接作用。“真梅系”接穗的成活率可达89%;嫁接的“真梅系”梅花第2年就可生长成型,培育周期短,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第一次嫁接:
A、选择砧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杏树做为砧木;
B、选择接穗:从12月份-3月份间采集“樱李梅系”梅花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粗细均匀的枝条作为接穗,选择芽眼饱满段,两端截除掉发育不成熟的瘪芽,两头封蜡放恒温库保存;
C、嫁接前对杏树分枝进行修剪短截,对杏树浇透水一次,嫁接前取出“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自然放置,使接穗温度恢复室外温度,然后将接穗截成9厘米长的小段,每个小段两头封蜡,得到接穗小段;
D、在4月中,将“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嫁接于杏树砧木上:将接穗小段嫁接于杏 树分枝短截部,捆紧,使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密切结合,益于愈合,嫁接后对杏树再浇透水一次,“樱李梅系”梅花枝条接穗的成活率为97%;
E、嫁接后管理同一般嫁接后的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志奇,未经朱志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9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