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9885.X | 申请日: | 2011-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彭正雄;徐利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帆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08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变压器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对蓄电池进行交替的充电和放电,这一过程称为化成。目前,用作蓄电池化成充放电电路的供电电源主要由变压器和可控硅构成。变压器作为供电电源的主要功率元件,起隔离、整流、逆变的通道作用;其成本在整个供电电源中占的比例相当大。当前的变压器,其绕组通常采用传统的连续方式绕制、相邻的线圈紧挨在一起。由于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热,所以通常在绕组的下方设置通风装置,对其进行风冷降温。通常情况下,绕组中离进风口越远的线圈,其温度越高,为了避免绕组中的线圈因过热而烧坏包裹在表面的绝缘层,就需要加粗线径,以减小发热量,这样,就会导致相应的变压器骨架和辅助件的尺寸都需要加大,从而增大了变压器的体积,增加了变压器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通畅的变压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包括铁芯,铁芯上绕制有至少一个绕组,每个绕组均由单层多匝线圈构成,所有绕组形成以铁芯为中心的多层环状结构,相邻绕组之间、最里层的绕组与铁芯之间均设置有通风风道,每个绕组的匝与匝之间设置有通风间隙。
所述的匝与匝之间的通风间隙的大小随着匝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远近而同步变化。
所述的变压器设置有两个绕组,相邻绕组之间、最里层绕组与铁芯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多根支撑条设置在一起、形成通风风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变压器,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层绕组与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铁芯,2、内绕组,3、外绕组,4、支撑条,5、通风风道,6、通风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变压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变压器,包括铁芯1,铁芯1上绕制有两个绕组——内绕组2和外绕组3,内绕组2和外绕组3均由单层多匝线圈构成,内绕组2和外绕组3形成以铁芯1为中心的双层环状结构,外绕组3与内绕组2之间、内绕组2与铁芯1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多根支撑条4设置在一起、形成通风风道5,内绕组2与外绕组3的匝与匝之间均设置有通风间隙6,并且匝与匝之间的通风间隙6的大小随着匝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远近而同步变化,即匝离进风口的距离较近,则此匝与相邻匝之间的通风间隙6较小;匝离进风口的距离较远,则此匝与相邻匝之间的通风间隙6较大。
上述的变压器,其通过在外绕组3与内绕组2之间、内绕组2与铁芯1之间设置通风风道5,使得内绕组2和外绕组3的散热通畅;另外,内绕组2和外绕组3的匝与匝之间均设置有通风间隙6,并且通风间隙6的大小随着匝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远近而同步变化,这样不仅可以使内绕组2和外绕组3的散热更加通畅而且还使得内绕组2和外绕组3的散热均匀,这样就可以减小内绕组2和外绕组3的线径、以及与内绕组2和外绕组3相对应的变压器铁芯1和辅助件的尺寸,从而可以减小变压器的体积,降低变压器的制作成本。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帆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帆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