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绕组定子铁心翻转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9694.3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6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惠俭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锡山安达防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2 | 分类号: | H02K1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定子 铁心 翻转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有绕组定子铁心翻转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需要,客户对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生产厂家在生产电机过程中,定子的进壳是一个关键性步骤,在有绕组定子进壳过程中, 有绕组定子铁心的翻转方法一般是用内支撑架固定有绕组定子铁心后吊进加热后的机壳内,这种工具对重量较重的隔爆电机有绕组定子铁心来说,危险性较大,其原因在于内支撑架的撑力主要靠三条筋与定子内径的接触来着力,接触面较小,即接触力较小。特别是当生产的电机是高压电机时更加危险且如果是高压电机大都有径向通风结构,更减小了接触面积,而且挤压的橡胶皮与径向通风道处的线圈要产生挤压而破坏线圈绝缘,影响装配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较高的有绕组定子铁心翻转工具。其使用时不会导致有绕组定子铁心的线包损坏,解决了传统的定子内支撑架因撑力不够而导致有绕组定子铁心容易滑落的重大缺陷,制作和使用均非常简单,是生产隔爆型电动机特别是隔爆型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有绕组定子铁心翻转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对称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第一夹具本体、第二夹具本体均为半圆形,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中部的外边缘分别设有第一转动支承轴、第二转动支承轴;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固定在有绕组定子铁心上时,第一夹具本体和第二夹具本体组成完整的圆形结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正面相对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转动支承轴与第二转动支承轴在同一轴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具本体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第二夹具本体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性较高,有绕组定子铁心翻转工具的使用不会导致有绕组定子铁心的线包损坏,解决了传统的定子内支撑架因撑力不够而导致有绕组定子铁心容易滑落的重大缺陷,而且此翻转工具的制作和使用均非常简单,是生产隔爆型电动机特别是隔爆型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所述有绕组定子铁心翻转工具主要由结构对称的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组成,第一夹具本体1a、第二夹具本体2a均为半圆形,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1b和第二连接板2b,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中部的外边缘分别设有第一转动支承轴1c、第二转动支承轴2c;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固定在有绕组定子铁心上时,第一夹具本体1a和第二夹具本体2a组成完整的圆形结构,第一连接板1b和第二连接板2b正面相对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转动支承轴1c与第二转动支承轴2c在同一轴线上。
为了提高本发明的结构强度,提高其安全性能,所述第一夹具本体1a与第一连接板1b之间、第二夹具本体2a与第二连接板2b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4。
具体应用时,先将有绕组定子铁心横放至平地上,再用行车把有绕组定子铁心水平吊起,然后把本发发明的有绕组定子铁心翻转工具用螺栓固定在有绕组定子铁心上,最后把固定有绕组定子铁心的翻转工具通过其上的第一转动支承轴1c和第二转动支承轴2c支撑放置在专用的翻转支座上,即可使有绕组定子铁心随意翻转。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性较高,使用时不会影响有绕组定子铁心的线包损坏,解决了传统的定子内支撑架因撑力不够而导致有绕组定子铁心容易滑落的重大缺陷,而且此翻转工具制作和使用均非常简单,是生产隔爆型电动机特别是隔爆型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锡山安达防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锡山安达防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