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杀灭土壤菌虫、改良土壤的方法及杀灭菌虫的专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9644.5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8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妮;杜冉;王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丹妮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M15/0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王庆德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灭 土壤 改良 方法 专用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灭土壤菌虫、改良土壤的方法及杀灭菌虫的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采用覆膜种植或者改用大棚种植,大棚蔬菜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覆膜种植或者改用大棚种植时,适宜的环境会使土壤中的菌虫快速繁殖生长,为消灭土壤中的有害菌虫,在农作物定植前人们大多采用化学农药对土壤进行杀虫处理,化学农药都含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会存留在所生长的蔬菜中,长期食用还有农药残留的产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根本利益。由于有些害虫尤其是根接线虫的逆境生长能力特别强,繁殖能力以1::300~800倍的速度增长,十几天一代繁殖生长,在三个月的蔬菜生长周期中可多代繁殖,必须增大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才能杀死根结线虫,化学农药不能杀死自土壤表面向下3cm以下土层中的根结线虫及其他菌虫,因而需要定期喷洒化学农药,故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土壤板结、硬化,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生产的农作物农药残留越来越多,给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采用上述化学农药杀灭菌虫的方式致使人类不能控制土壤的优劣性,不能生产出无农药残留的无公害产品,长期食用农药残留的蔬菜,是导致癌症、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胎儿畸形、死胎、早夭、早衰等疾病的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人食用有害蔬菜后并不马上表现出症状,毒物在人体中富集,时间长了便会酿成严重后果。在专利号为02135274.7的中国发明专利中记载了一种杀灭根结线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土表层上打竖孔,第二步,在竖孔与竖孔之间再开有横斜支孔,第三步将蒸汽流自下而上的通入到每个竖孔和每个横斜支孔中,直至孔周边的土壤塌陷。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灭菌杀虫,打横斜支孔相当费时费力,受土壤的限制不能保证打孔充分,由于受蒸汽流的温度限制,因而容易造成杀灭菌虫不彻底,并且由于需要大量的蒸汽流,现实中制作配备燃气锅炉的蒸汽作业车并应用于农田中,制作成本相当昂贵,燃气锅炉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受到限制,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现实生产中不可行。
在专利号为200710015138.9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土壤消毒高温灭菌杀虫车,其包括机架横梁,机架横梁上装有旋耕刀轴,旋耕刀轴上均布有多把旋耕刀,在旋耕刀的外圆周面上包覆有电发热装置,该电发热装置的电源可采用滑动安装在大棚顶部的照明线,也可以采用拖拉机上设置发电机为该电发热装置供电。在为一块土地进行灭菌杀虫时,需要很长的照明线随拖拉机带动该杀虫车来回运动,因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操作人员需要在大棚顶部安装滑轮等装置,其操作相当复杂,成本昂贵;若采用拖拉机上安装发电机的方式,由于电发热装置需要持续带电工作,因而需要发电机的功率大,拖拉机带动该杀虫车前进和旋耕刀旋转也需要动力,拖拉机无法承载如此大功率的发电机,故而不能大面积推广使用。在专利号为201010129662.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土壤杀虫机,其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上的火焰喷嘴,箱体上还装有竖直设置且上下端敞口的输送筒及安装在输送筒内的铰龙,多个并排设置的输送筒及输送筒内的铰龙将30cm厚的表层土壤从土地中旋起,再通过火焰喷嘴对旋起的土壤进行烘烤,由于输送筒及铰龙伸入土壤的深度约为30cm,采用这种结构的土壤杀虫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马力的拖拉机带动,并且由拖拉机带动该输送筒前进时,输送筒及铰龙不堪重负、易被冲击断裂,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杀虫效果好且保证土壤有机活性和微生物活性的杀灭土壤菌虫、改良土壤的方法及提供一种成本低、杀虫效果好的杀灭菌虫的专用设备。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杀灭土壤菌虫、改良土壤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将表层土壤旋耕,旋耕深度不低于35cm;
第二步,将旋耕后的表层土壤从土地中自后向前铲起,表层土壤从土地中铲起的深度为25-35cm,并将铲起的表层土壤向斜后上方均匀扬起,表层土壤被扬起的高度为30-90cm,通过300-500℃的火焰对扬起的表层土壤进行均匀烘烧直至表层土壤落回土地中;
第三步,向表层土壤中补充有益于作物生长的微生物菌、酵素菌沤制堆肥和微量元素。
所述微生物菌包括放线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
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硒、锰、镁和钼。
所述酵素菌沤制堆肥由按重量比1-1.5份的骨粉、1-2份的香油渣、1.5-2.5份的碎秸秆或坚果壳粉、1-1.5份的贝壳粉或鱼骨粉、3.5-4.5份的农家肥与0.2-0.5份的酵素菌均匀混合发酵腐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丹妮,未经王丹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6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