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式净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9597.4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生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洲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42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式净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原水中浊度不稳定,且原水中颗粒杂质不符合反渗透装置的进水水质条件,在前级预处理部分设置一体化全自动净水器,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杂质,保证后级反渗透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式净水器,该压力式净水器是一种一体化全自动反冲洗净水器,装置适合进水浊度≤3000mg/L,出水浊度≤3mg/l。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力式净水器,包括箱体、高位配水箱、连通管、集水管、蝶阀、破坏管、压力水进管、虹吸反洗管、连通管、检修孔、放空口、出水口、排泥口和进水口,箱体左侧通过连通管连接出水口,出水口连接虹吸反洗管,连通管通过压力水进管连接虹吸反洗管,箱体通过破坏管连接虹吸反洗管,箱体通过集水管连接高位配水箱,箱体通过连通管和蝶阀连接高位配水箱,箱体下部设有检修孔、放空口、排泥口和进水口。
所述箱体上方设有上侧左人孔。
所述箱体侧方设有侧人孔。
所述箱体上方设有上侧右人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压力式净水器适合进水浊度≤3000mg/L,出水浊度≤3mg/l。该净水器集絮凝、反应、沉淀、排污、反冲、污泥浓缩、集水过滤于一体,自动排泥、自动反冲洗。本装置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优良,通过反洗水回流,系统水回收率可达98%,动力消耗省,占地面积小,节水、节电,无需人员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箱体、2为高位配水箱、3为连通管、4为集水管、5为蝶阀、6为上侧左人孔、7为破坏管、8为压力水进管、9为虹吸反洗管、10为连通管、11为侧人孔、12为检修孔、13为放空口、14为出水口、15为上侧右人孔、16为排泥口、17为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一种压力式净水器,包括箱体1、高位配水箱2、连通管3、集水管4、蝶阀5、破坏管7、压力水进管8、虹吸反洗管9、连通管10、检修孔12、放空口13、出水口14、排泥口16和进水口17,箱体1左侧通过连通管10连接出水口14,出水口14连接虹吸反洗管9,连通管10通过压力水进管8连接虹吸反洗管9,箱体1通过破坏管7连接虹吸反洗管9,箱体1通过集水管4连接高位配水箱2,箱体1通过连通管3和蝶阀5连接高位配水箱2,箱体1下部设有检修孔12、放空口13、排泥口16和进水口17。
箱体1上方设有上侧左人孔6。
箱体1侧方设有侧人孔11。
箱体1上方设有上侧右人孔15。
a、凝聚反应区:
经加药混合后的原水进入一体化净水器,首先进入装置底部的配水区,净水器的进水为底部配水区进水,穿孔管布水,确保设备布水均匀,并且每个微孔处水流以一定的流速喷出,使絮状污泥与原水中的细小矾花充分接触, 前级混合后的原水在污泥的吸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混凝反应,通过剩余污泥的循环回流,进行絮凝反应,使进水与污泥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提高污泥的凝聚效率,使原水中的小矾花凝聚成较大的矾花,为斜管沉降创造有利条件。
b、斜管沉淀区:
沉降区分为上下两部分,通过改变上下两层的斜管的孔径,提高水力梯度值,依据浅层沉淀理论,设置了斜管加速沉降,下部反应区快速形成的大颗粒状絮体,在两层斜管之间水流方向发生改变,将会增加小颗粒絮体间的接触机会,在流经上层斜管时,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形成的絮状体悬浮物在一层斜管区进行整流,一层斜管起均匀布水及导流作用,经充分反应后絮状水体沿二层斜管倾斜方向往上流动,进入沉降区内进行固液分离,沉积下来的污泥在压力及水流推力的作用下,沿斜管倾斜方向往下滑落。
c、污泥区:
斜管沉淀区沉淀的污泥通过水力的推流及自然沉降,部分经水力推动进入污泥区,部分污泥回流进入高浓度混合反应区,为保证污泥区排泥的彻底性,每套净水器污泥区由隔板分为3个小室,每个室均设有电动排泥系统及辅助排泥装置。
d、排泥系统:
每套净水器排泥系统由3套电动排泥阀及3套辅助排泥电磁阀组成,排泥管采用穿孔管结构,辅助排泥系统采用穿孔管型式,沿污泥区底部设置,用于排泥时污泥区的搅动,以利于污泥的彻底排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洲水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洲水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5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交换器及其内螺纹铜管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双端锁紧结构的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