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竹子生产竹纤维的预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9018.6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武长安;赵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紫微泰克植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1/06 | 分类号: | D21C1/06;D21C1/00;D21C5/00;D21B1/3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江增俊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子 生产 竹纤维 预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竹子生产竹纤维的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以竹子为原料生产竹纤维的工艺大体上分为原竹切断筛选洗涤、水解预处理、蒸煮疏解反应、磨浆、除渣浓缩和漂白几个阶段。
由于竹子材质坚硬,化学药品浸透困难,因此在水解预处理阶段的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高碱性条件,以便提高浆料产率。但由于严重的“碱深色”反应而增加了浆料的漂白处理难度,主要体现在过氧化氢(H2O2)消耗量大、漂白过程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水解预处理阶段采用高碱性条件所存在的缺点,而公开一种用竹子生产竹纤维的预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竹经筛选、切断、洗涤、破碎为最大直径2-3cm的竹片;
(2)将步骤(1)的竹片在池中浸泡,浸泡水与竹片的重量份比为4-6∶1,浸泡水混合有NaOH和生物酶,NaOH加入量是浸泡水重量的1-4%,生物酶加入量为每顿竹子30-70g,所述生物酶是漆酶和木聚糖酶的混合物,漆酶与木聚糖酶的重量份比计90-70∶10-30,浸泡水温度60-80℃,浸泡时间4-8小时,捞出;
(3)将步骤(2)捞出的竹片通过分丝机帚化成为细丝状。
本发明的预处理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浸泡水经过沉淀、膜处理后回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发明的预处理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在对经切断筛选洗涤的竹片进行水解处理的同时生物酶参与反应,将一部分木素及一些发色基团分解,可以有效的克服“碱深色”反应,使后期漂白处理工艺阶段的氧化剂(H2O2)用量减少40%以上、反应时间缩短30%以上。经本发明预处理工艺处理的竹丝在制浆时具有节约蒸汽和药品、能明显直接提高工厂经济效益的突出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竹子生产竹纤维的预处理工艺如下:先将整根竹子截成2m长,用水冲洗掉泥土和杂质,筛选后经过粉碎机破碎成最大直径2cm或3cm长的竹片1.5t。
在浸泡池中加入浸泡水6t,再加入NaOH 60Kg和生物酶45g,生物酶是漆酶和木聚糖酶的混合物,其中漆酶30g,木聚糖酶15g。
浸泡池池中水加热至60-80℃,将竹片放入,浸泡4小时捞出,通过分丝机帚化成为细丝状,去进行制浆。
浸泡水经过沉淀、膜处理后回用。
实施例1处理的竹片与常规水解处理的竹片在后期漂白处理阶段的效果对比如下表:
实施例2
竹子生产竹纤维的预处理工艺如下:
竹子生产竹纤维的预处理工艺如下:先将整根竹子截成2m长,用水冲洗掉泥土和杂质,筛选后经过粉碎机破碎成最大直径2cm或3cm长的竹片1.5t。
在浸泡池中加入浸泡水9t,再加入NaOH 360Kg和生物酶105g,生物酶是漆酶和木聚糖酶的混合物,其中漆酶75g,木聚糖酶30g。
浸泡池池中水加热至60-80℃,将竹片放入,浸泡8小时捞出,通过分丝机帚化成为细丝状,去进行制浆。
浸泡水经过沉淀、膜处理后回用。
实施例2处理的竹片与常规水解处理的竹片在后期漂白处理阶段的效果对比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紫微泰克植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紫微泰克植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0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互连级的集成电路
- 下一篇:一种番茄牛肉营养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