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作区域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110278637.3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8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儒岳;李永;唐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W2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作 区域 生成 方法 装置 终端设备 | ||
1.一种协作区域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各基站分别计算与各邻基站之间的协作增益,并与所述各邻基站交互各自计算得到的相互之间的协作增益,其中,所述协作增益等于协作方式下的用户吞吐量上限减去非协作方式下的用户吞吐量;
所述各基站分别对各邻基站计算发送给邻基站的协作增益与从该邻基站接收到的协作增益的和,选择向协作增益和最大的邻基站发送协作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各基站计算码本中各预编码向量的用户数量,并与相邻基站交互各自计算得到的所述各预编码向量的用户数量;
所述各基站根据从邻基站接收到的各预编码向量的用户数量,分别计算与各邻基站之间的协作增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基站分别计算与各邻基站之间的协作增益包括:
所述各基站将从邻基站接收到的各预编码向量的用户数量通知给各边缘用户,并从所述边缘用户接收该边缘用户的协作增益;
所述各基站将各边缘用户对同一邻基站的协作增益相加,得到与所述邻基站之间的协作增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用户接收到邻基站的各预编码向量的用户数量后,计算该边缘用户到所述基站的信道矩阵与所述边缘用户采用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正交系数α,以及所述边缘用户到邻基站的信道矩阵与所述邻基站的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正交系数βi,根据所述α、βi和邻基站的各预编码向量的用户数量,计算所述边缘用户在服务基站与所述邻基站协作方式下的用户吞吐量上限和非协作方式下的用户吞吐量Cun-co,相减得到所述边缘用户的协作增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用户在服务基站与所述邻基站非协作方式下的用户吞吐量为:其中,P为所述邻基站的码本中预编码向量的数量,为所述邻基站中的预编码向量wBi的用户数量,k为所述邻基站的用户总数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用户在服务基站与所述邻基站协作方式下的用户吞吐量上限为:其中,所述βbest=min{β1,β2,...,βP}。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用户到所述基站的信道矩阵与所述边缘用户采用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正交系数为:其中,所述wA为所述边缘用户采用的预编码向量,所述HA,0为所述边缘用户到所述基站的信道矩阵;
所述边缘用户到邻基站的信道矩阵与所述邻基站的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正交系数为:其中,所述为所述边缘用户到邻基站的信道矩阵,所述wBi为所述邻基站的预编码向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基站向协作增益和最大的邻基站发送协作请求后,如果接收到协作响应,则与所述协作增益和最大的邻基站形成协作集合;如果未接收到协作响应,则申请加入所述协作增益和最大的邻基站已形成的协作集合。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基站计算码本中各预编码向量的用户数量包括:
所述各基站接收用户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计算所述用户采用的预编码向量,根据各用户采用的预编码向量计算得到所述各预编码向量的用户数量。
10.一种协作区域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协作增益计算单元、协作增益交互单元、增益和计算单元和协作发起单元,其中:
所述协作增益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与各邻基站之间的协作增益,所述协作增益等于协作方式下的用户吞吐量上限减去非协作方式下的用户吞吐量;
所述协作增益交互单元,用于与所述各邻基站交互各自协作增益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协作增益;
所述增益和计算单元,用于分别对各邻基站计算发送给该邻基站的协作增益与从该邻基站接收到的协作增益的和;
所述协作发起单元,用于选择向协作增益和最大的邻基站发送协作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86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