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生物信息识别的汽车防盗自动控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77827.3 | 申请日: | 2011-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炜超;马义德;田毅;马玉润;张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B60W50/08 |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生物 信息 识别 汽车 防盗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盗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机动车防盗设备众多,按照防盗覆盖范围可分为两类:单车防盗技术、群体防范技术。
单车防盗技术主要包括三种:1、电子加密锁,主要是对机动车门锁、启动装置进行电子加密,与电子车钥匙形成密钥匹配实现身份识别。但窃贼通过暴力解码器可轻易破解。2、机械防盗锁,主要包括变速器锁、方向盘锁等。此类锁防盗效果较差,具有一定开锁基础的窃贼亦能轻易打开。3、GPS定位系统,这是借助全球定位系统实现的实时追踪技术。此类系统主要采用无线通信作为信息传输通道,但当机动车驶入具有较强电磁波干扰环境、无线信号较弱环境或窃贼对其实施电子干扰,这套系统也难逃瘫痪之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信息识别的汽车防盗自动控制系统。
本发明是基于生物信息识别的汽车防盗自动控制系统,由震动检测子系统、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语音识别与控制子系统、报警子系统组成,其报警子系统主要由译码器、无线报警模块、响铃报警模块组成;震动检测子系统、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语音识别与控制子系统的报警输出端分别与报警子系统译码器输入端相连,译码器输出端与无线报警模块和响铃报警模块的MCU输入端相连。译码器通过选通不同的通路激活无线报警模块与响铃报警模块,进行响铃报警和发送防盗警戒事项至相应远程接收装置的无线报警,响铃报警模块由MCU、数模转换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四部分组成,译码器输出端与MCU输入端相连,MCU输出端与数模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输入端相连,功率放大器输出端与扬声器相连,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主要由指纹提取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存储模块组成;指纹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输入端相连,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信息处理模块输入端相连,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同时与信息处理模块输入端相连,信息处理模块与信息存储模块相连,信息处理模块输出端分别与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震动检测子系统、报警子系统相连;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主要由虹膜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存储模块、模数转换器组成;虹膜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输入端相连,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虹膜信息处理模块输入端相连,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同时与信息处理模块输入端相连,信息处理模块与存储模块相连,信息处理模块输出端分别与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语音控制子系统、报警子系统相连。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将防盗与自动控制融为一体,鉴别反映人体个性化、排他性的虹膜、指纹、语音特征,通过驾驶员合法身份的识别联动汽车的制动系统,从技术上制约了未经合法授权人员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车辆被盗可能性,有效保护了车主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图2为震动检测子系统架构图,图3为震动检测子系统流程图,图4a为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架构图,图4b为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流程图,图5a为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架构图,图5b为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流程图,图6a为语音控制子系统架构图,图6b为语音控制子系统流程图,图7为报警子系统架构图,图中符号说明:震动检测子系统向语音控制子系统发送的语音提示触发信号14,震动检测子系统向报警子系统发送的报警触发信号15,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向震动检测子系统发送的状态切换信号21,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向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发送的状态切换信号231,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向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发送的系统激活信号232,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向报警子系统发送的报警触发信号25,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向指纹信息识别子系统发送的倒计时触发信号32,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向语音控制子系统发送的系统激活信号34,虹膜信息识别子系统向报警子系统发送的报警触发信号3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巴车底盘
- 下一篇:一种多筒串并混联粉磨物料的方法及其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