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接收机及用于控制无线电接收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7695.4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4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山岸俊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于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电接收机 用于 控制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2011年3月14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55735号的优先权,此处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
技术领域
此处介绍的实施方式一般涉及无线电接收机以及用于控制无线电接收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无线电接收机包括各种模拟电路。目前,在无线电接收机中,为了更高的性能和小型化的目的而采用通过数字电路来替换一些模拟电路的技术。
传统地,通过数字电路来实现无线电接收机的功能之一的、校正无线电信号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之间的偏移(IQ失衡)的功能。当接收无线电信号时,数字电路涉及无线电信号的公知部分,基于所涉及的部分(参考信号)来估计失衡数量,并且基于所估计的失衡数量来校正IQ失衡。
然而,在无线电信号中,不仅具有无线电接收机的IQ失衡,还具有不完成的因素,例如发射无线电信号和通信失真的无线电发射机的IQ失衡。此外,参考信号仅在无线电信号的限定频率中存在。因此,失衡数量的校正精确度较低。
在另一方面,存在一种提供具有无线电接收机的参考信号生成器的技术,以提升失衡数量的校正精确度。然而,通过参考信号生成器而增加了无线电接收机的电路尺寸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现了一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电路尺寸并且提升校正精确度的无线电接收机。
通常,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无线电接收机包括:天线、低噪声放大器、正交解调器、模数转换器(ADC)、第一功率计算器、第二功率计算器、校正值计算器、校正参数生成器、校正器、解调器以及控制器。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低噪声放大器以低噪声放大天线的输出信号。正交解调器解调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以及生成同相分量的模拟I信号以及正交分量的模拟Q信号。ADC将模拟I信号转换成同相分量的数字I信号以及将模拟Q信号转换成正交分量的数字Q信号。第一功率计算器计算数字I信号的第一功率。第二功率计算器计算数字Q信号的第二功率。校正值计算器计算数字I信号和数字Q信号之间的校正值。校正参数生成器基于第一功率预期值、第二功率预期值和数字I信号和数字Q信号之间的校正值来生成校正参数。校正器使用校正参数来执行线性变换操作,校正数字I信号和数字Q信号的IQ失衡,并且生成校正的I信号和校正的Q信号。解调器解调校正的I信号和校正的Q信号进行,并且生成解调的信号。控制器生成增益控制信号,以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所混合的热噪声大于正交解调器所混合的正交解调噪声和模数转换器所混合的模数转换噪声的方式来控制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基于增益控制信号来操作低噪声放大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电路尺寸以及提升校正精确度的无线电接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接收机10的配置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关于IQ信号中幅度失衡的估计误差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IQ信号中相位失衡的估计误差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4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接收机10的配置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接收机10的配置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平均功率Pave和瞬时功率Pi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选择将通过参考附图来解释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介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是这样的实例,其中计算校正参数,基于数字I信号的第一功率、数字Q信号的第二功率以及数字I信号和数字Q信号之间的校正值来校正IQ失衡。
下面将介绍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接收机的配置。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接收机10的配置示意图。
图1的无线电接收机10包括:天线11、低噪声放大器(LNA)12、正交解调器13、第一模数转换器(ADC)141、第二ADC 142、校正控制器15、校正器16、解调器17以及控制器18。校正控制器15包括第一功率计算器15、第二功率计算器152、校正值计算器153、以及校正参数生成器1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摆动内啮合型的行星齿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拉型接线端子及其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