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车动力系统防风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7683.1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周秀芳;张少元;李亮;闫学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沈毅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动力 系统 风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车动力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车动力系统防风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车燃油箱缺少防风沙机构,机车在沙漠环境中运行时,燃油箱的蓄电池处易吸入沙尘,造成蓄电池的工作故障,另外,沙尘通过燃油箱呼吸口进入油箱内部,混入燃油,造成机车燃油系统的故障,缩短了燃油系统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燃油系统和蓄电池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机车燃油系统及蓄电池易出现工作故障、使用寿命短以及可靠性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动力系统防风沙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车动力系统防风沙装置,包括蓄电池箱、箱门、燃油箱、呼吸口、迷宫式防风沙装置、通风防风沙装置和防沙网,蓄电池箱上设有箱门,蓄电池箱一侧设有燃油箱,燃油箱上设有呼吸口,蓄电池箱上方设有迷宫式防风沙装置,箱门上设有通风防风沙装置,呼吸口上设有防沙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迷宫式防风沙装置由盖板、隔板一、隔板二、隔板三和空气过滤网构成,盖板一侧设有隔板二,隔板一一侧设有隔板三,盖板与隔板一连接,盖板下方固定有空气过滤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通风防风沙装置由百叶窗一和百叶窗二构成,百叶窗一和百叶窗二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机车动力系统防风沙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并且合理,装配方便快捷,连接可靠,只需打开蓄电池箱门和蓄电池上方的迷宫式风道盖板,定期清沙即可,有效降低和减少了机车燃油系统和蓄电池的故障,保护机车燃油系统和机车蓄电池能够正常工作,延长了燃油系统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燃油系统和蓄电池的可靠性,易于使用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迷宫式防风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通风防风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电池箱,2.箱门,3.燃油箱,4.呼吸口,5.迷宫式防风沙装置,6.通风防风沙装置,7.防沙网,51.盖板,52.隔板一,53.隔板二,54.隔板三,55.空气过滤网,61.百叶窗一,62.百叶窗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机车动力系统防风沙装置,包括蓄电池箱1、箱门2、燃油箱3、呼吸口4、迷宫式防风沙装置5、通风防风沙装置6和防沙网7,蓄电池箱1上设有箱门2,蓄电池箱1一侧设有燃油箱3,燃油箱3上设有呼吸口4,蓄电池箱1上方设有迷宫式防风沙装置5,箱门2上设有通风防风沙装置6,呼吸口4上设有防沙网7,不仅实现蓄电池的通风散热,减少蓄电池故障,而且利用平面滤清来实现了防风沙。
如图2是本发明迷宫式防风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迷宫式防风沙装置5由盖板51、隔板一52、隔板二53、隔板三54和空气过滤网55构成,盖板51一侧设有隔板二53,隔板一52一侧设有隔板三54,盖板51与隔板一52连接,盖板51下方固定有空气过滤网55,不仅起到了防止风沙进入蓄电池内部的作用,而且可以让蓄电池通风散热。
如图3是本发明通风防风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通风防风沙装置6由百叶窗一61和百叶窗二62构成,百叶窗一61和百叶窗二62方向相反,利用重力和离心力原理实现防风沙,使得流过蓄电池箱的空气保持干净。
使用时,蓄电池箱1的上方设置迷宫式防风沙装置5,空气进入蓄电池箱1内前由迷宫式防风沙装置5内的空气过滤网55进行过滤,保证了空气的洁净,蓄电池箱1的箱门2上设有通风防风沙装置6,通风防风沙装置6的百叶窗一61和百叶窗二62的安装方向相反,利用重力和离心力来防止风沙的进入,同时燃油箱3的呼吸口4处采用防沙网7,利用平面滤清,防止较大颗粒的沙尘进入机车燃油系统,造成系统故障。这种机车动力系统防风沙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并且合理,装配方便快捷,连接可靠,只需打开蓄电池箱门和蓄电池上方的迷宫式风道盖板,定期清沙即可,有效降低和减少了机车燃油系统和蓄电池的故障,保护机车燃油系统和机车蓄电池能够正常工作,延长了燃油系统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燃油系统和蓄电池的可靠性,易于使用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插座
- 下一篇:活化人工骨体外构建方法及配套循环灌注接种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