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厅门关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7232.8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2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K·L·马歇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马歇尔家庭有限合伙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02 | 分类号: | B66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王小衡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关闭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在2003年1月21日提交的名称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ACILITATING CLOSURE OF HOISTWAY DOOR”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0/346,788的部分继续申请,其通过引用并入于此,就如同其整体被完全阐述以用于其相关和支持性的教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安全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的电梯厅门关闭器,用于当门靠近关门位置时增加在电梯厅门上的闭合力以克服在电梯间内的风速及空气增压。
背景技术
现代电梯设备通常包括厅门组件10,该厅门组件在各层站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厅门壁板41以在电梯轿厢未出现时阻止对厅门的接触。如图1所示,厅门壁板41通常由多个悬架11相对于厅门顶部16悬置。壁板41通常使用传统的装配螺栓14附连至悬架11。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滑轮12的悬架11允许门壁板41沿附连至厅门顶部16的轨道15横向地平移。相关的线缆17通常设置在多个壁板装置中以调节壁板41的打开和关闭。如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已知的,附连至一个厅门壁板41的相关线缆门夹具18和附连至另一厅门壁板41的相关线缆末端夹具19建立了壁板41之间期望的操作关系。
还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当轿厢静止在特定的层站时,厅门组件10的厅门壁板41在正常操作中通过与轿厢门(未示出)的相互作用而打开和关闭。具体地,通常位于轿厢顶部的动力门操纵器通过驱动臂、线缆、皮带、螺旋传动等打开或关闭轿厢门。为了打开和关闭,搭接机构与滚柱总成20接合以将轿厢门连接到厅门组件10。因此,在轿厢门上竖直设置的搭接机构在轿厢位于一个层站时使上部搭接滚柱22与下部搭接滚柱23接合。因为下部搭接滚柱23通常与上部搭接滚柱22错开,所以搭接机构与滚柱22、23的接合用于通过插入的搭接连杆24来释放机械的闭锁装置25。闭锁装置25的释放使得在从轿厢门通过搭接机构向滚柱22、23施加横向力时厅门壁板41被打开。
在轿厢准备离开特定的层站时,动力门操纵器使驱动臂(或其它装置)的位置翻转以迫使轿厢门关闭。搭接机构使滚柱22、23在它们的与打开操作期间接合的一侧相对的一侧接合,由此迫使厅门41关闭并使机械闭锁装置25再接合。此外,通常与互锁组件中的机械闭锁装置25配合的电触点26随后用信号通知电梯控制器以确认厅门41实际上已经关闭,使得电梯轿厢可以离开层站。
然而,由于装置25可能失效,通常需要额外的安全装置以便当在任何原因下电梯轿厢在门关闭之前就离开层站的情况下确保厅门壁板41关闭并保持关闭。通常,提供门关闭器装置27来促进和确保厅门壁板41的关闭。在过去,门关闭器装置27通常包括关闭器卷绕器,该关闭器卷绕器通过位于通路42中的支承或轴衬组件30附连至厅门组件10之一,所述通路围绕门关闭器装置27的中心轴31。弹簧腔28中的弹簧32与门关闭器装置27中的棘轮29接合以在关闭器卷绕器线缆33上产生拉力,所述线缆可以从门关闭器装置27延伸出。通常端接有线缆孔圈34的关闭器卷绕器线缆33的远端部通过帽螺钉35固定地紧固至厅门顶部16。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线缆孔圈34可以在多个门设备中附连至第二厅门壁板41。相似地,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门关闭器装置27可以例如在厅门顶部16上与厅门组件10脱开附连,而线缆33附连至一个门壁板41。
在操作中,当厅门壁板10打开时,关闭器卷绕器线缆33从门关闭器装置27延伸出。当关闭器卷绕器线缆33被从门关闭器装置27拉出时,增加的反作用力从弹簧32施加在卷绕器线缆33上。在电子或机械的故障阻碍厅门10否则会正常关闭的情况下,在关闭器卷绕器线缆33上的拉力用于确保厅门10关闭并保持关闭。不幸地,如本领域当前已知的,电梯厅门关闭器经常在极端情况下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马歇尔家庭有限合伙公司,未经四马歇尔家庭有限合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2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