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品抗微生物洗涤整理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76751.2 申请日: 2011-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2995399A 公开(公告)日: 2013-03-27
发明(设计)人: 孙善家;孙尉鹏 申请(专利权)人: 孙善家;孙尉鹏
主分类号: D06M13/50 分类号: D06M13/50;D06M16/00;D06M13/432;D06M15/37;D06M15/03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101 山东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纺织品 微生物 洗涤 整理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抗微生物洗涤整理剂,配方的有效成份为有机硅季铵盐、碱性蛋白酶、1,1’-六甲撑基双[5-(4-氯苯基)]双胍盐酸盐、聚合阳离子化合物聚六亚甲基胍、N-(2-羟基)丙基-3-三甲基脱乙酰甲壳质氯化铵经特殊工艺制备而成。主要用于纺织品抗微生物洗涤整理。使用范围广泛,可在羊毛、棉质、丝绸、灯芯绒、的确良、尼龙和奥纶上安全有效的整理洗后防霉抗菌使用。

背景技术  采用杀菌剂(Biocides)控制微生物的污染和损害是一种有效而广泛使用的方法。可以赋予纺织品抑制微生物繁殖和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品或称杀菌剂并不少,但是考虑到这些化学品自身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由于纺织品自身的特点、整理工艺要求和整理产品的最终用途等,可选择性是有限的,在数量众多的杀菌剂中,只有少数可以用于纺织品的抗微生物整理。通常我们将这类杀菌剂称作抗菌整理剂、卫生整理剂和抗微生物整理剂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代以来,首先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抗菌防臭等抗微生物整理纺织品如防臭袜、抗菌防臭地毯等开始市场化。我国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进行了研究开发,并逐步实现了工业生产。目前,由于市场的开放及相关法律的缺少,进行此类整理所选用的化学品或整理剂,缺乏一定的透明度,相对比较混乱无序,应当引起业内人士重视。

目前的研究开发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天然抗微生物材料如壳聚糖等、高分子阳离子聚合物和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可再生抗菌整理技术的研究等。理论上讲,用于纺织品整理的杀菌剂我们称之为抗微生物整理剂。杀菌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有的是真正把微生物杀死,有的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的某一过程受阻而受到抑制,所以有杀菌和抑菌作用之分。但是,杀菌和抑菌作用只是相对而言,它与杀菌剂的性质、使用浓度及作用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时同一种杀菌剂在低浓度时是抑菌的,但在较高浓度时是杀菌的。而应用于纺织品的整理加工,又要满足纺织品自身性能、加工工艺及其最终用途的要求。因而理想的抗微生物整理剂应具备以下特点;1)广谱抗菌,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效。2)持久有效,耐久洗涤持续有效。3)使用安全,在使用浓度下对人无毒。4)无色无味。5)成本较低,低浓度下有效。6)耐雨淋、耐气候、耐日晒。7)对织物的手感和其他物理性能无不良影响。8)能与防水剂和阻燃剂、染料和其他纺织化学品相配伍。9)不会加速或催化其他的变质问题。10)可使用常规的纺织染整设备来施加。11)能耐受加工条件和温度。12)无环境问题。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杀菌剂能完全满足所有这些特点,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弱点。有些抗菌剂对细菌非常有效,但是对真菌类无效,有些正好相反;有的不耐水洗;有的对人与环境有一定的危害等等。因此,根据纺织品的最终用途适当选用抗菌剂是合理的。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的抗菌剂及其整理产品必须是安全的,对人完全无毒、无刺激,经常使用的产品所采用的抗微生物整理剂还必须是非致敏性的。这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是相当严格的,均有相应的法律及管理机构。错误的选择和使用抗微生物整理剂及其加工产品,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选择合适的组分,采用合理混配成一种纺织品抗微生物洗涤整理剂。

本发明选择的配方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有机硅季铵盐4.0-6.0;碱性蛋白酶0.5-1.0;1,1’-六甲撑基双[5-(4-氯苯基)]双胍盐酸盐1.5-2.0;聚合阳离子化合物聚六亚甲基胍0.5-1.0;N-(2-羟基)丙基-3-三甲基脱乙酰甲壳质氯化铵2.0-3.0;净化水至100。

有机硅季铵盐用于纺织品抗微生物整理的抗菌剂,分子当中,具有活性交链和活性杀菌两部分构成,适用产品范围宽泛,适用于各种纤维材料,广谱抗菌,且解决了大部分杀菌剂不耐水洗的问题。该产品还可用于抗菌防螨整理,在半自然条件下,经试验室整理的褥垫与未整理的褥垫相比,除掉的尘螨可98%。

N-(2-羟基)丙基-3-三甲基脱乙酰甲壳质氯化铵用于纺织品抗微生物整理的抗菌剂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的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壳聚糖耐久性的问题以及解决水溶性、提高抑菌性能等,大多采用BTCA、CA及NMA等整理剂将壳聚糖与纤维素纤维交链以提高其耐久性,效果明显。壳聚糖的衍生物比较引人注目的是N-(2-羟基)丙基-3-三甲基脱乙酰甲壳质氯化铵(HTCC),其合成路线如下。采用壳聚糖与缩水甘油基三甲基氯化铵来制取HTCC,利用HTCC的高抗菌性,采用NMA或其他树脂及粘合剂提高其耐洗性[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善家;孙尉鹏,未经孙善家;孙尉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6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