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颈椎病人手术后康复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5782.6 | 申请日: | 201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8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毕静;孙英娣;孙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病 人手 术后 康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颈椎病人手术后病康复器。
背景技术
病人在颈椎手术后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颈椎手术后一周左右,在颈项部疼痛基本消失后,由于脊髓型颈椎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四肢肌肉无力、萎缩,关节僵硬的状况。临床上需要护理人员开始为颈围领保护下练习项背肌,防治止项背肌废用性肌萎缩。手术后在脊髓功能不断恢复的同时,应当积极锻炼四肢的肌肉力量及功能活动。对于上肢的锻炼,包括颈椎病人手术后康复器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能使病人在床上对上肢自行进行随时锻炼的器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改善颈项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颈部劳损等症状,同时可防止项背肌的废用性萎缩的颈椎病人手术后康复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颈椎病人手术后康复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左支座、右支座、正反转电机、转轴、绕线轮和上肢把持器,转轴一端与左支座相铰接,另一端与右支座相铰接,转轴一端与正反转电机连接,转轴上设有绕线轮,电机经控制开关控制,绕线一端与绕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肢把持器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的上肢把持器是由臂套和手套组成,手套呈喇叭状,臂套与手套一侧开口,臂套和手套的开口端分别经相粘合的卡扣连接,臂套和手套之间经卡环卡合连接,以利于病人的上肢康复锻炼。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解决了手术后病人由于上肢无力、具有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改善颈项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颈部劳损等症状,同时可防止项背肌的废用性萎缩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左支座1、右支座2、正反转电机3、转轴4、绕线轮5、上肢把持器6、控制开关7、绕线8、臂套9、手套10、卡扣11、卡环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颈椎病人手术后康复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左支座1、右支座2、正反转电机3、转轴4、绕线轮5和上肢把持器6,转轴4一端与左支座1相铰接,另一端与右支座2相铰接,转轴4一端与正反转电机3连接,转轴4上设有两个绕线轮5,正反转电机3经控制开关7控制,绕线8一端与绕线轮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肢把持器6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的上肢把持器6是由臂套9和手套10组成,手套10呈喇叭状,臂套9与手套一侧开口,臂套9和手套10的开口端分别经相粘合的卡扣11连接,臂套9和手套10之间经卡环12卡合连接,以利于病人的上肢康复锻炼。
本发明在使用时,左支座1和右支座2可分别固定在床体两侧靠近上肢位置,将上肢把持器6套在病人的上肢手腕部位,并经臂套9和手套10之间的卡环12卡合固定,操作控制开关7,正反转电机3开始动作,带动转轴4旋转,绕线轮5上缠绕的绕线8带动病人上肢练习项背肌,防止项背肌废用性肌萎缩。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改善颈项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颈部劳损等症状,同时可防止项背肌的废用性萎缩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未经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5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