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阻石材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4969.4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2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大泽芳人;铃木幸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除草 |
主分类号: | C04B14/02 | 分类号: | C04B14/02;C04B20/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石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期保持高电阻值的电阻石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力、通信和铁道等的保养、检查、管理等中,需要确保保护操作人员远离触电等的安全的作业环境。而且,作为用于此的一个方法,从提出用于保护身体远离雷电的户外活动用的防电服装等(日本特开平6-235102号公报;专利文献1)出发,考虑利用特殊的作业服装来防止触电等。
然而,在电力、通信或铁道等设施的周围,为了确保产生了异常电压等时的安全,有时会使地面电流流入大地,在设施周围进行作业的操作人员有可能被加上步间电压或接触电压。另外,所谓步间电压,是指当接地极流过大电流时,由于大地的电位倾斜而在地表表面的两点间产生电位差,由此加在人体的两脚间的电压;所述接触电压是指当在接地极流过大电流时,由于大地的电位的倾斜而在接地的物体和稍稍离开该物体的地表面之间产生电位差,人体与接地的物体接触的情形下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于是,为了防止这些的发生,考虑用防电服装等,但是总是穿着特殊的防电服装,存在引起作业性降低等问题,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性,希望降低所述步间电压及接触电压。本发明人提出了用有机硅系防水覆膜对天然石的表面进行处理后的电阻石材作为能够降低步间电压及接触电压的电阻石材是有效的(特开2007-191371号公报:专利文献2)。但是,在对于磨耗的效果的耐久性上存在问题。进而,作为具体例示出的包含含Si-H硅氧烷和锡催化剂的覆膜,由于含有锡化合物,在环境方面、毒性方面也留有问题。
另外,虽然本发明人提出了对含Si-H硅氧烷和铂催化剂进行处理的防水砂砾的方案(专利第3804759号公报:专利文献3),但对电阻性及耐磨轴性的了解并不完全。
现有技术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5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13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8047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情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电阻值因磨耗导致的劣化少、在环境方面、毒性方面都没有问题的电阻石材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积极研究,结果发现,使以1分子中至少含有三个Si-H键的有机基聚硅氧烷和铂催化剂、此外还优选的反应控制剂为主成分而形成的组合物附着在粒径5~50mm的干燥天然石的表面,在50~250℃下进行加热处理,由此获得可长期保持稳定的高电阻、铺设于电气关联设施的周围并对降低步间电压、接触电压而有效的电阻石材,直至完成本发明。
从而,本发明提供下述电阻石材及其制造方法。
第一发明:
电阻石材,其特征在于,
使含有
(A)在1分子中含有至少三个Si-H键的有机基聚硅氧烷 100质量份、
(B)铂催化剂 0.0001~10质量份
的组合物附着在粒径5~50mm的干燥天然石的表面,进行加热处理而成。
第二发明:
如第一发明所述的电阻石材,相对于100质量份(A)成分,组合物还含有0.01~10质量份(C)反应控制剂。
第三发明:
电阻石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含有
(A)在1分子中含有至少三个Si-H键的有机基聚硅氧烷 100质量份、
(B)铂催化剂 0.0001~10质量份
的组合物附着在粒径5~50mm的干燥天然石的表面,在50~250℃下进行加热处理。
第四发明:
如第三发明所述的电阻石材的制造方法,相对于100质量份(A)成分,组合物还含有0.01~10质量份(C)反应控制剂。
第五发明:
如第三或第四发明所述的电阻石材的制造方法,将粒径5~50mm的天然石投入通过旋转驱动装置而旋转的旋转筒内,利用附设于旋转筒的加热装置对所述天然石进行干燥、加热,同时,利用附设于旋转筒的喷雾装置向所述天然石喷雾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合物,对天然石进行处理。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除草,未经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除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4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螯合离子交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