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4953.3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小柳美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柏原制袋 |
主分类号: | B65D33/00 | 分类号: | B65D3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阀结构。
背景技术
密闭袋使用于收纳液体或气体等流体、或是收纳被褥或衣服等而把内部的空气赶出来加以使用、或是作为利用由被封入到划分成小部分的收纳部中的气体获得的缓冲效果的缓冲件使用等各种目的,而为了实现密闭袋的目的,在用于排出或导入内置物的开口部安装止回阀(专利文献1及2)。
止回阀只在一个方向限制袋的收纳部的内外的气体或液体等流体的流动。
在止回阀中,还特别存在以下类型,即,用于在收纳液体的密闭袋等中在排出液体时阻止空气替代液体地流入到密闭袋中(专利文献2)。
具体的是,止回阀具有分别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两个外装片和阀片,外装片夹着阀片重叠,将用于相对密闭袋排出或收纳内置物的流路方向设为上下,热封两个外装片的左端边彼此及右端边彼此,阀片的基端边固定在一方外装片的内表面,另一方外装片的内表面和阀片的与固定面相反侧的面之间形成流路。
另外,在把该止回阀安装在密闭袋之际,使密闭袋的开口部附近的两内表面向两个外装片的外表面重叠,实施热封。
在把止回阀安装在密闭袋的上述热封之际,必须保证夹在两个外装片间的阀片不被热封到外装片上。
为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了在上述阀片的形成流路的面上印刷耐热油墨来加以应对的方案。
耐热油墨虽然使用被认为对人体安全的类型,但在收纳物为食品的情况下,由于油墨接触内置物而不能说可保证安全性,存在不被认可的问题。
另外,对于止回阀的制造业者,关于耐热油墨的印刷,必须向外转包给印刷业者来进行,必须进行集中某种程度的批量数的定货,而在批量少时难以向外转包耐热油墨的印刷。
在此,进而,本申请的发明人替代印刷耐热油墨的方案地研究了以下方案,即,将由相对外装片不发生热熔接的材料形成的薄膜(片)向阀片的构成流路的面上层叠,从而形成阀片。
但是,发现了存在以下的问题,即,由于设置不发生热熔接的薄膜,在制造阀时,不能对相互构成流路的外装片的内侧面和与该内侧面相面对的上述阀片可靠地进行热封,在该外装片和阀片的左端边彼此之间及右端边彼此之间形成了未被密封的非密封部分,由于该非密封部分而损害密闭袋的气密性,内置物会漏出或是外部空气会进入到密闭袋内。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458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62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申请发明在把阀热封到密闭袋之际,不使用上述的印刷耐热油墨的方法,就可防止阀片与外装片热粘连。另外,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阀不会损害密闭袋的气密性的手段来解决上述的各个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阀结构,该阀结构由阀和片制的袋体构成,上述阀具有相互重叠地配位的多个阀构成片,上述多个阀构成片中的相向重叠的至少两个阀构成片的相向面间成为流体的移动通路。将上述流体从上游向下游的移动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上述移动通路的左右由侧密封部确定,上述侧密封部通过熔接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彼此而形成,通过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紧密接触,限制上述移动通路中的流体的移动,上述袋体由在横过上述移动通路的方向延伸的分隔密封部来分隔袋体的内外。上述阀跨上述袋体的内外配位,且由上述分隔密封部熔接在上述袋体。其中,该阀结构采用以下构成。
即,上述相向的阀构成片的相向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相向面,由在包括与上述分隔密封部相同的位置的部位不通过上述侧密封部以及分隔密封部的熔接而进行熔接的非熔接薄膜构成。上述非熔接薄膜直接地或者经由另外的薄膜间接地层积在阀构成片的上述相向面上,且跨上述左右的侧密封部间配位。上述侧密封部在上述非熔接薄膜的部分成为不熔接的非熔接部分。在流体的顺流中比分隔密封部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在上述非熔接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设有防止横流密封部,该防止横流密封部与该分隔密封部连续并阻止流体从上述非熔接部分向移动通路流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柏原制袋,未经株式会社柏原制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49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