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ERCC1 单克隆抗体4F9 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4473.7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6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何为无;马东辉;袁克湖;隋璐;王超;汪芳迅;袁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40 | 分类号: | C07K16/40;C12N5/20;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菊华 |
地址: | 214092 江苏无锡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rcc1 单克隆抗体 f9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领域。具体地,本发明主要涉及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由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ction group 1,ERCC1)编码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4F9,产生所述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包含所述单克隆抗体的组合物,以及所述单克隆抗体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铂类药物参与的化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药物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高效广谱的无机抗肿瘤药,其属于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毒药物。经过长期研究和发展,已相继成功开发了顺铂(Cisplatin)、卡铂(Carboplatin)、奈达铂(Nedaplatin)、奥沙利铂(Oxaliplatin)、舒铂(Sunpla)和洛铂(Lobaplatin)等铂类药物,这些铂类药物常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用于卵巢癌、肺癌、胃癌、宫颈癌、头颈部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然而,肿瘤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影响了这些药物的治疗疗效。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很多,其中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增强是导致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人体DNA受各种因素损伤后.其修复主要是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Nue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途径来完成。在该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核苷酸ERCC基因家族能对核苷酸进行切除和修复,以减少DNA的损伤。其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ction group 1,ERCC1)所编码的蛋白参与DNA链的损伤识别和切割,在NER途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ERCC基因家族和NER途径的关键基因。ERCC1蛋白是核苷酸剪切修复复合体的5′核酸内切酶,见于所有的肿瘤细胞中,其表达水平差异很大。
顺铂主要是通过与作用靶点DNA形成铂-DNA聚合物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它在肿瘤细胞中水解为双氯双氨铂,然后与DNA形成聚合物,从而影响细胞的复制与转录,导致DNA损伤。研究显示,ERCC1过表达可使损伤的DNA迅速修复,导致对顺铂的耐药性。因此,NER过程增强是导致对顺铂的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2010年NCCN指南指出,ERCC1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判断和疗效预测的标记物。一方面,与低水平的ERCC1相比,高水平的ERCC1预示NSCLC患者的生存效果更佳(与治疗无关),同时高水平的ERCC1还预示铂类药物的化疗效果不佳。研究显示,在完全切除的、未接受过围手术期化疗或放疗的NSCLC患者中,ERCC1mRNA的水平是生存预后指标。研究还显示,高表达ERCC1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长于低表达者。另一方面,已有多项转化型研究证明,ERCC1水平可用于预测铂类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高水平者耐药,低水平者敏感。Olaussen等发现,在国际癌辅助化疗研究(IALT)中,仅低表达ERCC1蛋白的肿瘤患者可从含顺铂的辅助化疗中获益。Bepler等报道,在前瞻性采集自一项基于社区的III期随机临床研究的肿瘤标本中,其原位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卡铂/吉西他滨治疗或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后的疾病缓解成显著负相关,即低表达ERCC1的患者缓解率更高。
因此,目前临床上在进行肿瘤辅助化疗之前,通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病理实验确定肿瘤细胞中ERCC1的表达水平,以指导铂类化疗药物的使用。IHC实验的核心为特异性结合ERCC1的单克隆抗体,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整个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决定着指导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当前,国内外广泛用于临床病理一线的ERCC1单克隆抗体为8F1,但已有研究显示,8F1在与ERCC1特异性结合的同时,还与非特异蛋白发生交叉反应,这直接影响了免疫组化结果的特异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这样的单克隆抗体,其不仅可与ERCC1特异性结合,而且与细胞内的其他非特异蛋白不发生交叉反应,以显著提高IHC实验(例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病理诊断的IHC实验)的特异性和可靠性,从而更有效和更精确地对使用铂类化疗药物的辅助化疗进行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并且,本文中所用的蛋白质和核酸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和组织培养、微生物学、免疫学相关术语和实验室操作步骤均为相应领域内广泛使用的术语和常规步骤。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提供相关术语的定义和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44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