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纳米尺度圆形边界界面热阻的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3484.3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如;姜子臻;黄欣;王润声;孙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李稚婷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尺度 圆形 边界 界面 测量方法 | ||
1.一种微纳米尺度圆形边界界面热阻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待测圆形边界的内外侧材料和边界大小,在同一个衬底上制备下述辅助测量器件A和B:器件A包括衬底、传导层、隔离层、圆柱内芯和第一圆环,所述传导层和隔离层依次叠加在衬底之上,圆柱内芯穿过隔离层、底部与传导层接触,第一圆环位于隔离层之上、包裹于圆柱内芯外;器件B在器件A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位于隔离层之上、包裹于第一圆环外的第二圆环;其中,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的材料分别与待测圆形边界的内外侧材料相同,所形成的圆形边界大小也与待测圆形边界相同;器件A中第一圆环的高度和器件B中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界面的高度一致;传导层和圆柱内芯为热导性好的材料,而隔离层为热导性差的材料;
2)同时对器件A和器件B的圆柱内芯通电,使其发热,保持圆柱内芯的温度T1不变且纵向温度分布均匀,然后测量器件A中圆柱内芯上下两端的电压V1和第一圆环外侧的表面温度T2,以及器件B中圆柱内芯上下两端的电压V2和第二圆环外侧的表面温度T3,则待测圆形边界的界面热阻为:
R=(T1-T3)/Q2-(T1-T2)/Q1-R2 公式I
公式I中,Q2=V22/rM,Q1=V12/rM,R2=1/(2πλ2L)×ln(d2/d1),其中rM代表圆柱内芯的电阻,λ2是第二圆环材料的热导率,L是第二圆环的高度,d2是第二圆环的外侧半径,d1是第二圆环的内侧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内芯和传导层的材料是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材料是SiO2或S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内芯的半径为2nm-1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的厚度小于100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环的厚度为20nm-1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的高度为10nm-1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内芯上表面不低于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上表面,通过圆柱内芯上端的金属布线与外部电路相连,圆柱内芯上下端分别通过金属布线和传导层加电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器件A和B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
1a)在衬底上依次生长传导层和隔离层;
1b)在隔离层上生长第一圆环材料,并通过光刻和刻蚀形成第一圆环外径大小的两个圆柱A和B;然后覆盖圆柱B生长第二圆环材料层;
1c)通过光刻定义并刻蚀圆柱A和隔离层,直至传导层,形成圆柱内芯通孔A;通过光刻定义并刻蚀第二圆环材料层、圆柱B和隔离层,直至传导层,形成圆柱内芯通孔B;
1d)用热导性好的材料填充通孔A和B,形成与传导层直接接触的圆柱内芯,分别得到器件A和器件B。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材料是单晶硅,第二圆环材料是二氧化硅,测得单晶硅和二氧化硅的圆形边界界面热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348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