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散射波成像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72795.8 | 申请日: | 2011-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高星;王伟;历玉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高萍 |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散射 成像 方法 | ||
1.一种地震散射波成像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读入地震数据;
2)计算每一输入道每个采样点映射到散射点道集中所在的等效偏移距位置,抽取散射点道集;所述的共散射点道集形成采用下述方法处理:
其中h:半偏移距;x:共散射点道集CSP到共中心点CMP的距离;he:等效偏移距;v:散射点速度;t:波从震源到散射点再到接收点的旅行时;i=1,2,3…,共散射点道集中地震道号;
按照上述公式将输入道数据映射到共散射点道集上;
3)对步骤(2)的结果在共散射点道集上进行叠加速度谱分析;
4)对步骤(3)速度分析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插值,为变速共散射点道集形成提供速度参数;
5)对原始输入数据,根据步骤(4)得到的速度信息,重新抽取共散射点道集,然后进行步骤(3),直到获得合理的偏移速度信息;
6)对步骤(5)获得的共散射点道集与速度分析结果,进行能量归位,得到偏移后的时间剖面,即得成像;
其中对于散射波,其成像方法依据下述:
其中:Pout(x,τ,t=0)为成像结果,为CSP道集的输入波场,ρ(t)表示对输入波场的时间导数,符号*为褶积算子,x为散射点道集的位置,he为散射点道集中并置等效震源和等效接收点到散射点在地表投影的距离,Δhe为等效偏移距间隔,∑表示在最佳偏移孔径范围内求和;对于纵波,其成像方法依据下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27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