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板与扇叶模块的结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2696.X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6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季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模块 结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板与扇叶模块的结合结构,尤指一种由电路板作为扇叶模块其中一侧壳体结构,凭借具有压缩特性的弹性件使风扇壳体与电路板紧密贴合,确实可提高吸风与出风效果,且可有效缩减扇叶模块所占空间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设置于电子装置内的散热风扇多设置为独立模块形式,其结构主要是于一壳体内设置扇叶模块,依实际的吸风及出风位置所需,于壳体设有透空部位,再将该壳体固定于电路板或机壳,而由于该类传统风扇壳体具有一厚度,壳体厚度加上电路板或机壳的厚度之后,导致扇叶模块必须占据电子装置内部许多空间,不利于装置薄型化的需求。
因此,相关业者考虑将扇叶模块与电路板或机壳接触的面的壳体去除,凭借电路板或机壳作为风扇其中一侧壳体结构,如此可使得扇叶模块减少一侧壳体的厚度,但由于壳体、电路板或机壳都是由硬质材料构成,使得壳体与电路板或机壳的接触面难以完全贴合,密封性不佳,影响吸风和出风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路板与扇叶模块的结合结构,由电路板作为扇叶模块其中一侧壳体结构,凭借具有压缩特性的弹性件使风扇壳体与电路板紧密贴合,确实可提高吸风与出风效果,且可有效缩减扇叶模块所占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路板与扇叶模块的结合结构,其包含:
一扇叶模块,由一转轴以及多个扇叶构成,该转轴具有相对的两个轴向端,该多个扇叶环绕设置于该转轴的径向的外部;
一壳体,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面以及一个第二面,在该第二面设有一个凹部,该凹部在该壳体内形成一容置空间,用来容置该扇叶模块,在该第一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透空部,该第一透空部与该凹部连通,在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的该壳体的侧壁设有一个第二透空部,该第二透空部与该凹部连通;以及
一电路板,该壳体设置于该电路板且该第二面是朝向该电路板,在该凹部外围的该第二面设有一弹性件,当该壳体未设置于该电路板时,该弹性件是外凸于该第二面,当该壳体设置于该电路板时,该弹性件是被压缩且夹设于该第二面与该电路板之间,该电路板覆盖于该凹部,使该第一透空部、该凹部、该第二透空部形成一通路。
该第二面设有一个沟槽,该弹性件是呈条状的橡胶材质元件,该弹性件嵌设于该沟槽内。
该弹性件紧配合设置于该沟槽内。
该弹性件是橡胶材质,该壳体是塑胶材质,该弹性件与该壳体是以双料射出技术一体成型。
该壳体的第一面是一个扁平的片体,在该片体周围设有一个不连续的侧壁,由该片体与该不连续的侧壁形成该凹部,该侧壁是垂直于该片体的平面延伸具有一宽度,该侧壁相对于与该片体连接的侧缘形成该第二面,该片体设置于该转轴的其中一轴向端,该侧壁是围设于该扇叶外围,该转轴的另一轴向端是外露于该凹部。
该壳体的外围设有多个凸耳,每一该凸耳设有一定位孔,在该电路板设有多个螺孔,该多个螺孔的位置与该多个凸耳的该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每一该凸耳提供一个螺栓穿设,该螺栓螺固于该电路板相对应位置所设置的螺孔中。
该转轴以及该多个扇叶构成一离心式风扇。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本发明的电路板与扇叶模块的结合结构由于省略其中一侧壳体结构,使本发明的壳体是呈现一罩体的外型罩设于扇叶模块外,再凭借电路板替代该侧被省略的壳体结构,而为了使壳体与电路板紧密贴合,因此于壳体与电路板接触的面设置具有压缩特性的弹性件,由上述详细说明及图示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确实可达到使壳体与电路板密合的目的,因此可提高扇叶模块的吸风与出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将本发明组装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将本发明组装于电路板上的部分剖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组装于电路板上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组装于电路板上的部分剖面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电路板与扇叶模块的结合结构;10-扇叶模块;11-转轴;111、112-轴向端;12-扇叶;20-壳体;21-第一面(片体);211-第一透空部;22-第二面;221-沟槽;23-侧壁;231-第二透空部;24-凹部;25-弹性件;26-凸耳;261-定位孔;30-电路板;31-螺孔;32-螺栓;H1-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26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发生丝状菌膨胀污泥沉淀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酒糟的回收再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