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潜像显影剂、成像方法和成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71941.5 | 申请日: | 2011-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5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美穗;高桥左近;新井和彦;石田晴英;武道男;佐藤邦彦;久保圭展;清野英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9/107 | 分类号: | G03G9/107;G03G9/08;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张天舒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显影剂 成像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潜像显影剂、成像方法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技术广泛用于复印机、打印机等。
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5-338349公开了“一种成像方法,该方法包括用由磁性颗粒形成的磁性刷对静电潜像承载部件进行充电的充电步骤,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包括表面电阻为1×1010Ω至1×1016Ω的电荷注入层(charge injection layer),其中,磁性载体至少包含粘结剂树脂和金属氧化物颗粒,并且磁性载体的数均粒径Dn为5μm至25μm,当施加25V至500V的电压时,其比电阻为5.0×1013Ωcm或更大,其真实比重为3.0g/cm3至4.9g/cm3,并且在1千奥斯特(kilooersted)下,其磁化强度为100emu/cm3至300emu/cm3,相对于磁性载体颗粒的表面的洗脱铁元素浓度,Fe(II)含量为0.001重量%至5.0重量%,并且满足特定的条件表达”。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082467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包括静电式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清洁装置,其中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导电性载体、设在所述导电性载体上的感光层、和设在所述感光层上的表面保护层;相对于该表面保护层的总质量,所述表面保护层包含20.0质量%至40.0质量%的含氟原子的树脂颗粒,并且以10点平均粗糙度计,该表面保护层的表面粗糙度为0.1μm至5.0μm,利用泰伯磨耗试验法(Taber abrasion test method)测量,其表面硬度为0.1至4.5,并且其表面摩擦系数为0.001至1.2;并且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清洁装置的弹性刀片的线性压力为17.5g/cm至27.5g/cm,所述弹性刀片的橡胶硬度为75°至85°(JIS-A),并且所述弹性刀片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之间的接触角在静态下处于10°至20°的范围”。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5-099323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至少包括:(a)感光体,(b)与该感光体接触的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通过其与所述感光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差来摩擦该感光体,以及(c)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与所述感光体接触,并且以与所述感光体基本相同的速度移动来按压所述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体至少在其上表面层(top surface layer)包含氟碳树脂颗粒,并且通过成像过程,该氟碳树脂颗粒分布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之上”。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48564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像法的有机感光体,所述成像方法包括:在有机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在圆筒状显影套管上形成显影刷,该显影刷由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形成,并且在使该显影刷与该有机感光体接触,以及使该显影套筒沿着与该有机感光体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同时,使得所述静电潜像显示为调色剂图像,其中感光层设在导电性载体之上,并且该感光层的表面层包含特定的电荷输送材料和含氟树脂微粒”。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258666公开了“一种利用电子照相法的成像方法,其中,诸如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等设备均布置在感光体的外周,在充电之后,在该感光体上进行图像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并且该潜像通过显影而显示,其中,所述感光体包括涂层,该涂层包含分散在其中的无机微粒,该涂层设在有机感光层的上表面,并且在利用主要由超细纤维无纺织物所构成的摩擦系数调节部件去除调色剂颗粒之后,在通过摩擦所述感光体的表面来清洁该感光体的表面的同时进行成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形成图像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在所述图像中,即使在使用小粒径的调色剂(例如体积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2.0μm且小于或等于6.5μm的调色剂)时也抑制了条纹状雾翳(streak-like fog)的产生,该静电潜像显影剂用于设有图像承载部件的成像装置,该图像承载部件具有由包含氟碳树脂颗粒的固化膜形成的上表面层。
按照以下内容来实现上述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1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