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1852.0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冯其林;薛强;洪慧兰;刘泽军;郑中华;陈顺;侯方胜;田相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10085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填埋场 浓缩 灌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垃圾渗滤液的污染控制是城市垃圾填埋技术中的一大难题。2008年,国家颁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标准的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更多的采用了生化+膜处理的组合工艺。纳滤(NF)、反渗透(RO)膜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然而在排放达标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部分浓缩液。浓缩液的体积占了垃圾渗滤液原液体积的8%-20%,浓缩液的污染物浓度远高于渗滤液,比渗滤液更加难以处理。
现有技术中浓缩液的处理主要有焚烧、固化、蒸馏干燥和回灌等方法,但是,其中最经济的方法是回灌于填埋场。根据德国从1986年开始进行的反渗透浓缩液回灌填埋场的实践证实:在充分考虑相关填埋场的特征设计基础上,长期采用回灌处理浓缩液的系统,填埋场排出的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质浓度没有显著变化。甚至回灌对浓缩液中主要存在的重金属离子Cu、Zn、Cr、Pb、Cd均有45%以上的去除率。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浓缩液回灌对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厌氧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1.56%左右,BOD5去除率为82.5%左右,NH3-N去除率为60%~70%。
但是,如何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回灌方法和系统,却一直是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包括设置有渗滤液收集管的垃圾填埋场和浓缩液储存池,所述垃圾填埋场中的渗滤液经所述渗滤液收集管收集后进行处理排出绝大部分达标水,剩下的渗滤液浓缩液进入所述浓缩液储存池,所述垃圾填埋场包括垃圾层和渗入层,所述浓缩液储存池中的所述浓缩液经所述渗入层渗入所述垃圾层。
所述渗入层包括上下设置的多层,相临两个所述渗入层之间上下相隔9~11m;每层所述渗入层包括在所述垃圾层中水平方向每隔15~35m设置的盲沟,所述盲沟的宽度为20~50cm,在所述盲沟中铺设厚30~40cm的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之中设置有开孔管,所述开孔管设有回流进口并且开设有许多出水小孔,所述回流口设置有控制回流水量的封口盖;所述浓缩液储存池中的所述浓缩液经所述回流口进入所述开孔管再经所述出水小孔进入所述碎石层最后渗入所述垃圾层。
所述开孔管从所述回流进口到每一个所述出水小孔均保持不小于2%的坡度。
还包括不开孔管,所述不开孔管设置所述垃圾填埋场外较高地势处,并且所述不开孔管每隔15~35m预留一个接口,所述接口经控制阀门与所述开孔管的回流进口相连通;所述浓缩液储存池中的所述浓缩液经所述不开孔管进入所述开孔管最后渗入所述垃圾层。
所述开孔管为HDPE花管,所述不开孔管为HDPE管。
还包括污水泵,所述污水泵将所述浓缩液储存池中的所述浓缩液泵入所述不开孔管。
所述垃圾填埋场中的渗滤液经所述渗滤液收集管收集后进行处理,所获得的达标水排出,所述余下的渗滤液浓缩液进入所述浓缩液储存池。
所述渗入层与所述渗滤液收集管之间最少要有20m的间距。
本发明以渗滤液回灌填埋场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将膜深度处理产生的浓缩液回灌垃圾填埋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回灌方法和系统,解决了垃圾处理中渗滤液浓缩液回灌的工艺技术问题;
2.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廉,并且运行过程节约能量,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渗入层布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1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地表原水进行净化处理方法及净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备氧化亚铜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