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1827.2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4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手塚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51;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高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场效应 晶体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一般涉及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ISFET)的性能,考虑尝试使用电子迁移率和空穴迁移率均高于常规使用的Si沟道的Ge沟道。通过该方法,更高的迁移率改善了晶体管的电流可驱动性,并因此可望实现更高速的操作或更低的功耗。
然而,还没有建立用于形成用于Ge沟道的栅极绝缘膜的技术。Ge和栅极绝缘膜之间的界面状态密度的降低成为主要问题。当前,作为用于Ge-MIS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界面材料,二氧化锗(GeO2)实现了最高的迁移率。
如上所述,使用GeO2作为Ge-MIS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界面材料使得能够获得Ge的高迁移率的全部益处。然而,由于GeO2可溶于水,因此,它在制造过程中会在湿法中溶解,或者会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而劣化。这构成了器件的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降低工艺产量。
发明内容
一般地,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包含设置在含Ge衬底的一部分上并且至少包括GeO2层的栅极绝缘膜、设置在栅极绝缘膜上的栅电极、设置在衬底中以便把栅电极下面的沟道区夹在中间的源极-漏极区、以及在栅极绝缘膜的两侧部分上形成的含氮区。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一种制造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含Ge衬底上形成至少包含GeO2层的栅极绝缘膜;在栅极绝缘膜上形成金属膜;蚀刻栅电极区之外的金属膜和栅极绝缘膜,以形成栅极层叠结构部分;氮化暴露于栅极层叠结构部分的两侧表面的栅极绝缘膜的表面,以形成含氮区;以及在栅极层叠结构部分的两侧形成源极-漏极区。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一种制造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含Ge衬底上形成至少包含GeO2层的栅极绝缘膜;在栅极绝缘膜上形成金属膜;蚀刻栅电极区之外的金属膜以形成栅极层叠结构部分;氮化作为形成栅极层叠结构部分的结果而暴露的栅极绝缘膜;在氮化栅极绝缘膜之后,利用栅电极作为掩模有选择地蚀刻栅极绝缘膜;以及在衬底中形成源极-漏极区,以便将栅极层叠结构部分下面的沟道区夹在源极和漏极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截面图;
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图2F、图2G和图2H是用于解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过程的截面图;
图3A、图3B和图3C是用于解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过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元件结构的截面图;
图5A和图5B是用于解释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过程的截面图;
图6A、图6B、图6C和图6D是分别示出根据变型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元件结构的截面图;以及
图7A和图7B是用于解释根据变型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过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图1的MISFET结构的截面图中,附图标记10表示Ge衬底。在Ge衬底10的一部分上,形成栅极绝缘膜20。通过依次层叠GeO2层21(1nm厚)和LaAlO3高介电常数绝缘膜22(2.5nm厚)来形成栅极绝缘膜20。在高介电常数绝缘膜22上,依次形成TaN栅电极30(10nm厚)和SiO2硬掩模41(3nm厚)。在栅电极30的两个侧面上,形成金属氧化物膜31。
在由栅极绝缘膜20、栅电极30、硬掩模41和金属氧化物膜31等构成的栅极层叠结构的两个侧面上,形成氮化硅(SiN)栅极侧壁绝缘膜42(底部宽度为10nm)。在栅极层叠结构两侧的衬底10中,形成源极-漏极区50。源极-漏极区50由在栅极侧壁绝缘膜42下面形成的薄扩展扩散层51(10nm厚)、在栅极侧壁膜42之外形成的更厚的扩散层52(25nm厚)和在扩散层52上形成的NiGe合金层53(10nm厚)构成。
在已形成栅极层叠结构部分和源极-漏极区50的衬底上,形成层间绝缘膜61。在层间绝缘膜61中,制成用于与源极-漏极区50接触的接触孔。在接触孔中,金属互连62被形成以便被嵌入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1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产异戊二烯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电视机底座立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