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1107.6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曹霖霖;江林;范根莲;张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1/05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金属 复合材料 原位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将微纳米片状金属粉末浸渍于含有碳源物质前驱物的前驱物溶液以包覆一层前驱物薄膜;
然后基于催化热解反应在金属粉末表面原位生成碳纳米管;
最后对碳纳米管以及微纳米片状金属粉末进行致密化处理,即得到密实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前驱物溶液的组分为碳源物质前驱物、催化剂前驱物、还原剂及溶剂,其中碳源物质前驱物的浓度为0.05-0.5 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前驱物溶液中,还原剂的浓度为0.05-2.0 mol/L,催化剂前驱物的浓度为0.05-0.5 mol/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前驱物溶液中,还原剂与催化剂前驱物的摩尔比为1: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前驱物溶液中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或水;碳源物质前驱物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或乙二醇或其组合;催化剂前驱物为Al、Mg、Cu、Fe、Co或Ni的硝酸盐、氯化盐、硫酸盐及茂金属化合物或金属羰基化合物或其组合;还原剂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糊精、维生素C、草酸、丙二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或酒石酸盐类或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催化剂前驱物为硝酸铁、硝酸钴、硝酸镍、氯化铁、氯化铜、硫酸镁、二茂铁或羰基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和微纳米片状金属粉末的体积比1:99-10: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催化热解反应在惰性气体中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纳米片状金属粉末的径厚比大于10,厚度为200nm-5μm,片径为5-5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纳米片状金属粉末为Al、Cu、Mg、Ti或Fe或其合金的粉末,该微纳米片状金属粉末采用熔体甩带、铸轧或球磨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11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